眼前這位34歲的年輕人有著多重身份,白銀市水川鎮人大代表、白銀區政協委員、水川鎮順安村村長,白銀區興盛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在這眾多的頭銜中,劉紅軍最看重的是村長這個頭銜。這個村長是2011年1月21日經過村民們海選出來的,也是大家對劉紅軍這個年輕人十年來艱苦創業、帶領大家致富的肯定。
當個村長真不容易,大到村里的經濟如何發展,村民們種的蔬菜如何銷得出去,困難戶、五保戶的生活如何改善,小到婆媳不和、兩口子吵架的家務事調解,都要這個年輕人解決。而如何帶領村民們致富,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把高效率、無公害、綠色生態的現代農業技術引到水川鎮來,是劉紅軍天天要考慮的事情。
劉紅軍的家鄉在白銀市白銀區水川鎮順安村,這里是一個叫“大坪”的地方,“坪”是黃河沿岸的臺地,也就是山頂上的平塬,可是多少年來,住在坪上的人們只能眼看著黃河水從腳底下流過,卻無法引水上山。位于水川的大坪卻沒有水,大坪就是這樣一個干旱少雨缺水的黃土塬。
坪上的人往山下跑,上學的人往省外跑。劉紅軍的父親是一位醫生,在水川一帶挺有威望,父親認為要改變貧困的生活就一定要學醫,可是劉紅軍一點兒也不喜歡學醫,拗不過父親還是在97年上了天津衛校。可以說劉紅軍學醫不是一個好學生,可他就是喜歡闖蕩,嘗試不同的工作,他干過銷售,跑過運輸,還開過飯館。
2003年,劉紅軍和家鄉的一個叫李東艷的姑娘戀愛結婚了。結婚前夕,文靜的東艷姑娘向劉紅軍提了一個奇怪的要求,她不要彩禮,卻要一箱上好的紅富士蘋果,尺寸要一樣樣的,八公分大的。那個時候紅富士是甘肅的新品種,市場上賣得很貴,東艷姑娘特別愛吃紅富士蘋果。
這可把劉紅軍難住了,一樣樣大小的紅富士蘋果去哪里找!姑娘說,不是我為難你,咱家鄉山上光禿禿的,要是能在山上種滿蘋果樹,讓荒山變綠又能吃上蘋果,那是我的夢想!
劉紅軍是一個喜歡挑戰自己的人,姑娘的一席話激發了劉紅軍要在荒山上種蘋果的決心。但想象變成行動還真不那么容易。大坪的荒地上沒水,沒電,沒有路,俗稱“干硬濕軟稀糊湯”的坪上荒地,不下雨土壤硬得連鐵鎬都刨不下去,下一點雨就變成了“稀糊湯”,造成水土流失。小兩口在大坪橫梁山下的一片山坡地上,先試種了刺槐和天門冬,因為沒有水,天門冬一棵也沒有成活,刺槐也只活了兩三棵。劉紅軍和李東艷決定從山下拉水點種蘋果樹苗。他們從四公里外的山下用“三馬子”農用車把水箱拉上山,用鐵鎬刨一個坑,灌一窩水,把土泡松軟了,種下一棵蘋果樹苗。就這樣,小兩口的蜜月在荒山下的窩棚里度過,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大片新生的蘋果園。
經過五年的努力,蘋果終于試種成功了!這時候,不斷挑戰自己的劉紅軍心里正在醞釀著一個新的計劃。劉紅軍發現村民們種的蔬菜由于品種老化、農殘時有超標,加之檢測手段落后,拉到新疆市場上蔬菜因為不合格常常被退回來,給菜農們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劉紅軍在經營蘋果的過程中看到外省的無公害、低殘留、全自動溫度濕度控制的蔬菜大棚,很想引進到水川,幫助村民們改變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
一直希望劉紅軍學醫的父親,這次對兒子的想法全力支持,他拿出了診所一年的收入幫助兒子。但全自動控制的試驗溫棚一座就需要20萬元左右的硬件設施投入,就是推廣棚一座也得7-8萬元,劉紅軍個人的資金遠遠不夠。2011年,在劉紅軍的不斷努力下,在區政府、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村民自籌、銀行幫助貸款,劉紅軍解決了大棚建設資金問題。修路、拉電、引水,從2011年6月開建第一座大棚,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建起了11座大棚,邊建棚邊育苗,邊栽種,建棚當年年底,蔬菜就上市了,到2012年元月,就吃上了大棚種的西甜瓜。
如今,占地110畝、以種植西紅柿、番瓜、隴椒、茄子、黃瓜、西甜瓜等反季節蔬菜為主的30座大棚已成為白銀區萬畝現代化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核心區,每個大棚都安裝有溫(濕)度傳感器、計量器、自動卷簾器、放風帶、節水滴灌裝置,坐在辦公室里打開電腦就能監控到每個大棚的情況,還有分級包裝車間、冷庫、育苗車間等,按照白銀區2011--2015年的五年規劃,一個集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示范推廣、科普教育、休閑觀光娛樂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正在大坪迅速崛起,劉紅軍也終于成為在荒山之中“點石成金”的人。
△劉紅軍在蔬菜大棚觀察隴椒長勢。
△再過幾天,隴椒就能采摘了!
△這西紅柿,吃起來味道很純正。
△劉紅軍給前來參觀學習的靖遠獨石蔬菜專業合作社經理講解溫濕度自動控制系統。
△正在成長中的西紅柿。
△合作社員工在茄子大棚。
△在辦公室里監控每一座大棚的溫濕度數據。
△每座大棚都安裝了自動卷簾器,以節省勞動力。
△一座座大棚整齊,壯觀。
△劉紅軍給大家展示示范園區的規劃圖。
△劉紅軍指著廣袤的土地說,大坪將建成千畝農業觀光、生態、休閑園。
△劉紅軍還在山溝里種了新疆楊、柳樹、俄羅斯楊,準備綠化蘋果園后面的橫梁山。
△劉紅軍,成了在荒山里“種金子”的人。
△雖然土地不肥沃,但它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