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彩虹中的鏗鏘玫瑰
走進天水市秦州區紫鵑火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雞舍即刻映入眼簾。雞舍內一只只體格健壯、精神抖擻的大火雞雞鳴咯咯,仿佛是在吟唱致富的歡歌。
每每看到這些漂亮雪白的火雞,合作社理事長張娟娟的臉上就會流露出幸福的微笑。一談起火雞和合作社,張娟娟便喜形于外,興奮地介紹說,這些火雞是去年合作社從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的周秀芬火雞養殖基地引進的,目前火雞的長勢良好,預計今年收入能達17萬元左右,比去年增收3萬元。然而,就在兩年前,眼前的這一切還只是夢想。2004年,張娟娟籌集了二十萬元開始了她的火雞養殖生涯,然而由于技術管理跟不上,孵化設備老化,孵化率還不到一半。一年到頭,不但沒有賺到錢,連本錢也全部都搭了進去。拿著家里僅剩的幾十元錢,一種絕望的情緒不禁涌上了這位柔弱女性的心頭。那年三十晚上,全家人連一頓過年的餃子都沒吃上。親戚朋友見她養雞賠了本,紛紛勸她趁早放棄,她卻堅信“不經歷風雨怎會見彩虹”的信條,憑著那股堅毅的執著,抹干眼淚,克服困難,開展了復產自救。由于及時總結了生產技術方面的經驗教訓,重新生產的第二年,張娟娟飼養的火雞長勢十分喜人。然而,好運并沒有降臨到這個倔強女人的頭上,命運似乎又一次和她開起了玩笑。另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由于火雞個體太大,當地習慣食用小型雞的普通消費者根本不買這個“大家伙”的帳,這使得她飼養的火雞幾乎面臨著無人問津的窘境。面對殘酷的現實和不可預知的前景,她又一次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就在她再次陷入無助絕望,幾乎放棄的時候,“合作社”的經營理念走進了她的世界。經過認真思考,她深深感受到,在當今這個變化莫測、競爭激烈的大市場里,即便擁有成熟的技術,單單只依靠個人薄弱的力量也是難有作為的。她細細研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認為走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道路才行。她積極聯合其他4位女性養殖戶,于2011年正式注冊成立了紫鵑火雞養殖合作社,開始了一條全新的,集統一雞苗引進、統一技術養殖、統一成品雞屠宰加工、統一訂單銷售為一體的全過程產業化創業之路。集合了大家的智慧與力量,張娟娟一方面帶領大伙開始著力做宣傳、多方拓市場;另一方面,在研究市場消費心理后,決定采取分割銷售的策略,逐步將火雞推向了廣大普通的消費群體。在大家的努力下,短短幾個月,合作社就與多家大型酒店簽訂了供銷協議,火雞的銷路終于打開了?,F在,火雞這道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大菜也開始被市民所認可、所喜愛。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心、拼搏的精神、過硬的技術、正確的定位,使得這位一路在風雨中跌跌撞撞走出來的女人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她慶幸她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也慶幸當初在遇到挫折時沒有放棄她的事業,更慶幸她選擇了和其他姐妹走合作致富的道路。
成功就像玫瑰花,而挫折就是玫瑰花上的刺。張娟娟和她的娘子軍團隊不畏困難,堅韌拼搏的精神,不僅一次在秦州大地上奏響著,她們的故事也僅是這些華章中的一部分。像張娟娟這樣領軍創業的女性在秦州大地還有許多。
地處嘉陵江上游的李子園,有一個叫李源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苗木基地。這里氣候濕潤,雨量充足,是種植綠化苗木的天然場所。然而長期以來,習慣了小打小鬧、自給自足生產方式的當地農戶,由于勢單力薄,信息不靈,苗木產業發展緩慢。為了改變技術水平落后、信息渠道不暢的現狀,苗木種植大戶于慧珍主動聯合其他種植戶,于2009年正式成立合作社。他們充分發揮大戶帶小戶的作用,積極引導農民改變原有的粗放經營模式,利用“合作社+基地+市場”的形式,引領苗木產業快發展。隨著合作社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種植戶加入到了合作社。然而,就在合作社事業步入正軌的時候,秦州區普降暴雨,發生了罕見的洪澇災害。眼看著大部分苗木被澇死,三年的心血和汗水毀于一旦,她不禁失聲痛哭了起來。在前進的道路上,她猶豫彷徨,但她始終相信,發展苗木是大有希望、大有可為的事業,不能因為一時的挫折就放棄努力,“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來,只不過一切從頭再來”。不顧家人反對,不顧別人異樣的眼光,她再一次籌集了十萬元,開始了新的征程。目前,合作社已發展社員四十多戶,基地種植規模達二百多畝,種植品種也由以前比較單一的品種發展到如今包括白皮松、油松、落葉松、華山松、核桃等在內的多種綠化苗木。為了調動社員的積極性,帶動群眾發展規模經營,于慧珍在進行土地流轉的同時,不忘帶動老弱群體。她把閑居在家的老人和婦女組織起來,讓她們在合作社承包地從事除草、施肥等一些勞動強度較輕的勞務活動,打零工,干零活,掙“零錢”。社員馬新平高興地告訴我們:“自從加入了合作社,除了每年土地租金收入,我在苗木基地打工每年還能賺 2 萬多元,這樣一年有3萬多元的收入!”
成功最難的往往不是方向的選擇,而是在朝著這個方向要走的路程上所遇到的種種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困難。
同樣是身為女性創業者的秦州區華億生態養雞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愛壁,也有著不平凡的創業經歷。2005年,面對自己所在企業經營不景氣的狀況,趙愛壁經過深思熟慮,毅然決然地扔掉了“鐵飯碗”,開始了摸爬滾打的創業之路。通過考察市場,她瞅準了生態養雞的行業,并于2008年注冊成立了秦州區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一年正是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的第二年。她在認真做了市場分析和政策研究后,認為“農超對接”是在當前農產品市場價格起伏過大,生產成本持續增高的情況下,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有效方法。她敢于吃螃蟹,逐步開始了合作社產品直接進入超市的嘗試,為天水市農超對接樹立了亮點。然而,事情也并不像她的想象那樣一帆風順。由于那時我國的合作社法剛剛頒布實施不久,很多部門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并不十分認可,一些政策在落實時也存在執行難的問題,加上超市門檻高、要求嚴,結算滯后,資金流轉十分困難,合作社幾度陷入困境無法運轉,嚴重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創業的艱辛著實讓趙愛壁和她的同伴們深刻領會了市場的殘酷。幾次動搖,幾次堅守,最終,在她的努力和協調下,合作社渡過了經營困難期,先后與蘭天、佳美家、天河等一些大中型超市實行了成功對接,實現年產值達86萬元。用她的話說就是:“始終相信只要堅持,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成功了的趙愛壁并沒有獨享其成,她的心愿是要讓更多的人能盡快富裕起來。在經歷了多次挫折后,果敢睿智的趙愛壁有了自己建立合作社超市的想法。2010年12月24日,她牽頭成立了天水市首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超市——“農合金華超市”。為了給更多和她有著同樣經歷的合作社提供一個寬松優越的售賣環境,她略去其他大型超市高費用,繁手續的弊端,積極吸納多家合作社進入超市,并為其設立了專柜。流通環節的絕對減少、銷售成本的大大降低,不僅為進入超市的所有合作社贏得了更大利潤空間,更是降低了廣大消費者的購買成本??粗欣锪宅槤M目、鮮嫩豐富的果菜肉蛋和市民挑選農產品那種滿意的神情時,我們不禁對這位多次被評為“巾幗創業帶頭人”的普通女性產生了由衷的敬佩。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幾年,秦州區為了調動農村婦女在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等方面積極性,發揮女性半邊天的作用,大力倡導農村婦女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婦女領辦的合作社在農民之間、市場與農民之間、政府與農民之間架起了致富和溝通的橋梁。
位于秦州區汪川鎮陽坡村的芳利養豬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在這個環境下,由當地養殖大戶于芳珍帶動成立組建起來的。于芳珍利用自己在養豬行業多年來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實力,一開始就明確了合作社要走規范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的發展路子。單從一片建得十分整齊的科學化豬舍就能看出,于芳珍在這里下了多少功夫、傾注了多少心血。在辦公室的墻壁記錄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個技術人員的詳細服務記錄,從疾病防治到人工授精,從統一消毒到飼料配置,以及社員交售情況都有詳細記載。然而這僅僅是這位女性為合作社帶動周邊養殖戶科學規模發展養殖業奠定地第一步。其實,最讓社員安心的是合作社為社員提供的“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的五統一模式。在種豬供應上,統一向入社場戶提供杜洛克、長白豬、大約克等品種的優良種豬;在飼料供應上,統一供應正大飼料廠生產的優質綠色飼料;在防疫和管理上,合作社與區畜牧局技術人員聯合從豬舍的設計、疫病防治、飼養管理上為社員提供免費技術指導和服務,并按照標準化規程統一管理;在生豬銷售上,實行分戶生產,集中銷售。真正體現了“生產在家,服務在社”的優勢。由于合作社及早注冊了“芳利”商標,使得合作社生產的“芳利”豬在順利打進蘭州、西寧等地市場的同時,也贏得了客商的信賴,合同訂單紛至沓來。2011年合作社年出欄三元雜交商品瘦肉型豬1.3萬頭,社員人均增收1.2萬元。社員無不感慨地說:“自從加入到合作社后,我們只管放心地搞生產,再不用為技術、資金和銷路發愁了。”
目前,像這樣由女性帶動創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秦州區共有6個,還有2個正在辦理中。入股資金152 萬元,已帶動成員635戶,成員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合作社在大力發展生產的同時,充分發揮抱團取暖、聯動經營的作用,通過對信息、技術、品牌、市場等資源的整合優化,有效帶動了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也為廣大農村婦女二次創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這些女性也逐步成長為帶動當地產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雁”。
走過多少風風雨雨坎坎,幾多夢想,幾多追求,幾多收獲。面對新起點、新機遇、新挑戰,我們有理由相信,合作社事業會讓這些風雨中奮力拼搏的鏗鏘玫瑰更加美麗!
(馬敏 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