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d="so4ix"><pre id="so4ix"><xmp id="so4ix"></xmp></pre></strong>
<source id="so4ix"><nav id="so4ix"></nav></source>

<tt id="so4ix"></tt>

<wbr id="so4ix"><mark id="so4ix"></mark></wbr>

<rp id="so4ix"></rp>
  • <source id="so4ix"><menuitem id="so4ix"><option id="so4ix"></option></menuitem></source>
  • <rp id="so4ix"></rp>

    <video id="so4ix"><menuitem id="so4ix"></menuitem></video>
    <tt id="so4ix"><form id="so4ix"><del id="so4ix"></del></form></tt>
  •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管理專區
    供求檢索:     產品追溯:  
    首頁合作社供求信息合作社軟件資料下載問與答關于我們
    合作社合作社名錄理事長的故事政策法規實用技術 公告欄
    >?服務項目
    >?甘肅特產
    >?合作社使用效果集錦
    聯系我們北京:010-82609686
    甘肅:0931-2113269
    QQ312443213(總監:杜先生)
    理事長的故事首頁 >> 理事長的故事

    土里淘金的廖三代

    作者:天水晚報記者/柏拓 圖片提供/王美榮 編輯整理/一波
    2011-07-14 10:52:51
    閱讀次數:6259
    打印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世界瀕臨滅絕10大物種之一的紅豆杉在其他地方難得一見,而在麥積區農民廖三代家的責任田里卻有兩萬株之多。不僅如此,他家的責任田里還有作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白皮松萬余株;日本櫻花、美國紅櫨、紅葉小檗、鐵梗海棠、紫砂玉蘭和七葉樹、國槐等綠化樹種萬余株。另外,廖三代還和數十戶村民培育有澳洲青蘋、歐洲綠寶、華紅等新品種及俄矮、阿斯、瓦里等優質蘋果苗400多萬苗,森林黨參3000多畝,柴胡近千畝。廖三代何以會有如此大的“家業”呢?近日,帶著這一疑問,記者采訪了他。 

     

    △紅豆杉

     

    出師不利 

     

      廖三代今年41歲,家住黨川鄉黨川村龍王溝小組,是天水市麥積區大青山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1992年,廖三代結了婚。成家后,他便為立業奔波。背靠大山的便利讓他和其他村民一樣打起了山的主意,在操務莊農的同時,他開始割毛竹、打竹簾出售,或者挖藥材賣錢。時間一晃就到了2000年,廖三代仍一事無成,這不免讓他有點發急。恰好這時有兩個人提出合作育苗的事,廖三代聽后心動了。

      之后,他找到在當地占有土地面積相對多一點的黨川村大坪小組。聽說有人要承包他們小組的土地,承包人除愿意給農戶一年提供500斤小麥的補助外,還愿意承擔所承包土地的各項稅費任務。大坪小組的村民們很高興。因為一些土地不長莊稼,已經荒蕪,而各項稅費任務卻不能免。一旦這些土地被人承包,不僅有糧吃,還有人完稅收任務,何樂而不為呢?因此,幾乎沒費多大力氣,廖三代便承包到了60畝土地。

      2001年春,廖三代貸款1萬元,其他兩名合作人各出資1萬,種植了50畝杏苗及一畝白皮松、7畝山定子等的種子。同時,廖三代還自己種植了2畝香椿。自從種子入土的那天起,廖三代的心里便充滿了希冀,他天天盼著杏數種子能夠盡快出苗,甚至在睡夢中都夢見滿地是綠油油的杏樹苗。但是,從春盼到夏,從夏盼到秋,他和兩名合作者最終失望了。因為,除香椿、白皮松、山定子栽種成功外,入土的杏樹種子幾乎沒有出土多少苗子。一打聽才搞清楚,原來杏樹種子應該在秋天下種。這次失敗,不僅使廖三代借貸的1萬元打了水漂,而且還失去了合作伙伴。

     

    重整旗鼓

     

      首次投資的失敗,無疑給信心百倍的廖三代當頭一棒,但時間不長,他就從失敗中緩過勁來,決心重新開始。這一次,他的胃口比原來大了許多,在原承包60畝土地的基礎上,又承包了100多畝育苗地。經過分析首次失敗的原因,廖三代發現除了下種時搞錯了季節外,與河壩旁土地多沙石、貧瘠也有很大的關系。這些土地本來就不肥沃,遇到發暴雨,洪水沖進田里后,就會將肥和土沖得一干二凈。

      2001年底,廖三代做出了一個很少有人能接受的決定:墊土肥田、修筑河堤。不久,大家便看到13臺農用車及拖拉機,每天往返于黨川河畔的田地及附近的一個山包上運土、墊土,沉寂了多年的黨川河畔沸騰了。這樣愚公移山式的“墊土肥田”工程,讓廖三代不太鼓脹的錢包很快就干癟了。為了解決缺錢的難題,廖三代又許下了重金:“運一車土,現金支付每車2元,欠賬每車4元。”欠賬是現金的2倍,這價碼當然讓許多車手動了心。正是靠少部分現金和一沓沓欠條,廖三代終于完成了黨川河旁約80畝墊土肥田及修筑300多米河堤的浩大工程。

      “墊土肥田”工程的實施,為廖三代贏來贊揚聲的同時,也贏來了一些嘲諷聲。稱贊的人說:“廖三代能干,有膽量。”嘲諷的人說:“簡直是胡整哩,栽樹干啥,樹能當飯吃嗎?”但是,不管是贊揚聲還是嘲諷聲,廖三代全當是耳旁風。他下定決心,育苗、栽樹若搞不出個名堂來,誓不罷休。

     

    再陷困境

     

      2002年初,廖三代將培育成功的香椿、山定子等苗木移栽到了100多畝地里。這一次,香椿苗大多活了,山定子也長得蓬蓬勃勃。可是,又一次打擊讓他再陷困境。100多畝苗木雖然成活率高,但香椿樹生長速度緩慢,一時難以見效益。于是,一個極為殘酷的現實擺在了廖三代面前,那就是在2001年至2003年的3年之間,他連續虧損17萬元。

      廖三代確實是虧大了,但貸款、雇人干活的工錢及搞“墊土肥田”工程時所欠的一屁股債不能不還。那幾年,廖三代是咬著牙撐過來的。2003年快過年時,廖三代只有200元,除了必要的生活開支外,給孩子連一身新衣服都買不起。就這,討債的人還是接踵而至。無奈,廖三代只有陸續賣掉家里僅有的6頭牛還債。有筆賬實在催得緊,廖三代便硬著頭皮去向麥積區馬跑泉鎮的一位朋友借。可朋友除了圈里養的仔豬外,也沒現錢,廖三代便作價借豬,頂賬給欠錢的鄉親們。最困難的時候,廖三代連10元錢都拿不出來,以至于生病了買不起藥,只能上山拔草藥煮湯喝。好在附近的鄉親們信任他,看得起他,即使欠賬也給他干活。正是有了鄉親們的幫忙,廖三代逐漸走出了困境,迎來了創業的春天。

     

    初遇轉機 

     

      △廖三代在蘋果苗中鋤草

      2003年,,瞅準蘋果價好的機會,廖三代除培育了約20畝澳洲青蘋、首紅蘋果苗外,還培育了桃、杏苗及種植了百余畝柴胡。2004年,他收入了10多萬元,緊接著又于2005年收入了2萬多元。拿到錢后,廖三代首先想到的是還賬,債務從17萬元降到了5萬多元,廖三代心頭一下子輕松多了。雖然仍是負債,但廖三代看到了希望,有了創業的信心。

      2006年,廖三代抓住有利時機,再次在培育蘋果苗上下了一番工夫,結果,當年他就收入15萬多元。這筆收入不僅讓他徹底還清了欠債,而且還有了新的領悟。他發現僅靠自己的力量遠遠不夠,因為每份訂單一般都在五十萬苗左右,他一個人難以“消化”。這種情況下,廖三代萌發了組織大家育苗,將育苗產業做大做強的念頭。

      2007年,因看好培育蘋果苗的收益,有14戶農戶表示愿意和廖三代一起育苗。當時,他們達成了協議:由廖三代提供育苗成本和技術,農戶提供勞力和管護,收成廖三代予以一定的分成。當年,50多畝優質蘋果苗在黨川鄉所在地的龍王溝、花廟等村安身。其中14戶農戶有20多畝,廖三代有近30畝。

     

     

    共同致富

     

      與此同時,經過和村干部商量,廖三代又發動龍王溝及其鄰村花廟村的群眾種植森林黨參3000畝。廖三代本人還因之被區委、區政府評為2007年度中藥材種植致富能手。

      2008年,廖三代和14戶農戶聯合種植的50多畝優質蘋果苗售出后,產值達到了130多萬元,廖三代純收入30萬元。拿著沉甸甸的票子,廖三代的心里更加敞亮了。在媒體看到各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大家共同致富的報道時,他也決定成立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把育苗及其一些山里特有的產業做大做強,帶領大家共同過上好日子。

      2008年,由麥積區黨川鄉黨川、花廟、劉坪、觀音、冷水河、石咀及其秦州區大門鄉白集寨等村共45戶農戶組成的天水市麥積區大青山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廖三代被大家推舉為理事長。之后,廖三代帶領大家甩開膀子干了起來。合作社社員花廟村村民李國孝高興地告訴記者:“看來合作社是參加對了,去年我育的一畝半蘋果苗收入了3萬多塊錢。要不是跟著咱們的理事長三代干,到現在我恐怕還在過緊繃緊的日子哩。”

      看到合作社在批量購置口糧、化肥、農藥等方面有較大的優惠,更為重要的是在育苗的技術上有技術指導,在苗木銷路上有保障,龍王溝周圍一些未入社的70多戶農戶育苗的積極性亦空前高漲。大坪村的李菊香告訴記者:“咱們鄉里人要干成大事情,看來不抱成團不行。我們一家都認準了這個理,決定跟著三代干!”

      見此情景,廖三代也樂做引路人。今年,他帶領120多戶農戶共培育優質蘋果苗400多萬株,引進唐菖蒲、毛百合等鮮切花20畝,移栽、播種造林及綠化苗木黃金柳、落葉松、華山松、油松、云杉等200多畝,還有核桃、板栗、櫻桃砧木等數十畝,森林蔬菜香椿等近500畝,組織農戶發展森林散養雞4000只。其中僅廖三代自己便有各種苗木60萬苗之多,森林蔬菜香椿近300畝,紅豆杉、白皮松等綠化苗木近5萬株,有森林散養雞100多只。

      廖三代在操心務苗的同時,還勾畫出了合作社發展的藍圖,做好林果育苗輔助產業的同時,做強森林藥材、森林蔬菜、森林養殖、綠化苗木等主導產業,并走好發展生態旅游的路子。以大青山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依托,5年內讓社員的年人均收入上萬元,10年內人均收入超兩萬元,讓黨川鄉的父老鄉親們共同奔向小康路。

     

    致富不忘孤寡老人

     

      廖三代不光是當地的致富能手,他更有一顆關心援助五保老人的金子般的心。該鄉大坪村有一對五保老人吳德興和周桃姐,經濟拮據,在2006年靠民政部門的救助,才擺脫了居住茅草屋的命運,生活始有好轉,但隨著老兩口年齡的增大,生活又陷入困境。廖三代獲悉后,為這兩位五保老人送面送油,做壽材,解決他生活中的難題,并為之培育蘋果苗1.2萬枝。吳德興老兩口落淚道:“沒有三代,我們老兩口的后半輩就沒了依靠。”

      此外,廖三代還時常幫助村里其他老人。而瘳三代則認為:“六七年前我的日子也緊巴巴的,尤其是自己承包土地育苗時扔了不少錢,正在為難時,是鄉親們給了我幫助讓我走出困境。今天我富余了,但決不能忘恩,幫助他們就是我應盡的義務。”

      看著廖三代帶領合作社的社員將育苗產業一步步做大做強,麥積區果業局的秦安泰局長很是欽佩。他對記者說:“黨川鄉龍王溝一帶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土壤墑情好,適宜于育苗。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種新型的農民組織,在發展農村經濟方面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即使自然條件再好,農民專業合作社再有優勢,沒有一個有魄力、有經驗的帶頭人,要談發展也是白搭。廖三代熟悉育苗的各個環節,技術全面,組織能力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這幾年來,他帶領合作社的社員,在培育蘋果苗方面走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對龍王溝一帶農民致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七葉樹 

    最新評論
    發表評論
    • 登錄名:    密碼:    驗證碼: *    

    友情鏈接
    ? 管理中心? 甘肅靖遠農經信息網? 渭源農經信息網? 定西市農經信息網
    ? 白銀市農經信息網? 七里河農經信息網? 榆中農經信息網? 安定區農經信息網
    ? 甘州農經信息網? 敦煌市農經信息網? 天水麥積區農經信息網? 武山縣農經信息網
    ? 平涼涇川農經信息網? 慶陽慶城農經信息網? 酒泉市農經信息網 
    天津市河北區千鄉云創軟件開發工作室

    版權所有:天津市河北區千鄉云創軟件開發工作室
    津ICP備17003424號-1 津公網安備 12010502100438號
    免責聲明
    come-here 又大又粗一区二区三区黄_91麻豆精品国产一区色欲_一级毛片二级毛片在线观看_午夜福利啪爽国产片精品
    <strong id="so4ix"><pre id="so4ix"><xmp id="so4ix"></xmp></pre></strong>
    <source id="so4ix"><nav id="so4ix"></nav></source>

    <tt id="so4ix"></tt>

    <wbr id="so4ix"><mark id="so4ix"></mark></wbr>

    <rp id="so4ix"></rp>
  • <source id="so4ix"><menuitem id="so4ix"><option id="so4ix"></option></menuitem></source>
  • <rp id="so4ix"></rp>

    <video id="so4ix"><menuitem id="so4ix"></menuitem></video>
    <tt id="so4ix"><form id="so4ix"><del id="so4ix"></del></form></tt>
  •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久久网 | 亚洲色国产欧美日韩 | 思思热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久久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偷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