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合機械化、規模化種植馬鈴薯第一人--周聰
周聰,一名高中畢業后就一直在家務農的普通農民,在農業生產中認真鉆研、勤奮學習農業科技知識,成為農業生產和農業設施建設等行業中的行家里手。
近幾年,他在自家的承包地里積極開展多種農業新科技試驗示范,尤其是機械化耕作,取得了突出成績,同時也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2003年周聰同志取得沼氣池生產四級中級技能職業資格證;2008年1月考取農資營銷員五級初級技能資格證;2008年2月被評為農民助理技師;2008年8月參加了甘肅省貧困地區馬鈴薯產業專題培訓班培訓。
2010年11月又參加了省農牧廳組織的種子質量檢驗人員培訓班培訓,并取得了種子質量檢驗人員資格證書。
馬鈴薯是五合的一大支柱產業,也是省市縣在干旱貧困地區重點發展的產業,2011年被評為白銀市科技示范戶。2013年被甘肅省農牧廳評為全國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科技示范戶。2007年,縣農機部門在高揚程灌區推廣馬鈴薯機械化耕作技術,周聰同志積極參加了縣上舉辦的培訓班,并購買大型農業機械進行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成了五合機械化、規模化種植馬鈴薯第一人。
2008年2月,縣農牧局舉辦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培訓班,他又是第一個報名參加、通過系統的學習,很快掌握了馬鈴薯種植的新技術,并在自己家的承包地里示范應用,成效顯著。
周聰,善于學習,勤于實踐,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已經由一名普通的農民成為五合鄉農業生產中有名的“土專家”、“田秀才”。在農業生產中,他多次引進馬鈴薯新優品種進行示范,幾年間共示范種植新優馬鈴薯12個種類,最后確定了適合高揚程灌區種植的洋芋品種有“紫花白”和“克新”系列。
2008年開始,周聰同志充分利用自己的農機優勢,進行馬鈴薯優良品種、測土配方施肥等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引導,當地農戶的積極響應,所在白塔村進行了馬鈴薯優良品種規模推廣種植,共種植“克新1號”、“紫花白”馬鈴薯3000畝,測土配方施肥5000畝,極大地節約了勞動力資源,實現了農業的高產高效,測土配方施肥機械化種植耕地每畝純收入1600元,高出傳統耕作500元,有效地推動了全鄉馬鈴薯機械化種植的步伐,為全鄉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2011年,在周聰的倡導下,其他馬鈴薯種植大戶積極響應,組建了“靖遠宏興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周聰同志任董事長。合作社自成立以來,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業生產發展中的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引進種植產銷對路的產品,分別在五合、靖安鄉的十幾個村引進馬鈴薯新品種進行試種和示范種植,試種成功后,農民們看在眼里笑在心里,為當地的馬鈴薯生產、銷售、脫毒種薯擴繁,馬鈴薯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農業穩定,農民持續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合作社從內蒙古調運馬鈴薯一級脫毒種薯,擴繁面積2500畝,生產二級馬鈴薯脫毒種薯4000噸,為全鄉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及農業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12年,為尋求合作社的多樣化發展,經過合作社社員大會的集體決議,合作社實行土地流轉580余畝,用于硒沙瓜種植,同時配一萬方水池一座。預計年產西瓜將達300萬斤,年生產總值上百萬元,輻射帶動其他農民種植西瓜達500余戶,我村逐漸形成以西瓜種植為主要經濟來源的產業結構,大力促進了我村農民經濟的向前發展,使社員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實的改善,大大減輕了工作強度。
經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也不斷發展壯大,合作社現有社員226人,30馬力四輪拖拉機1臺,馬鈴薯播種機2臺,馬鈴薯挖掘機2臺,多功能覆膜機1臺,耕耙機1臺,1275平方米的馬鈴薯脫毒種薯儲藏庫1座。2011年,合作社總收入達到了200多萬元,合作社成員每戶年均收入達到了6萬元以上。2003年、2005年連續兩年被評為五合鄉農業科技示范戶。
周聰本人也從一名普通農民成長為懂科技、懂經營的勞動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