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唐,一位普通的靖遠縣北灣鎮農民,樸實而又健談,渾身透著股聰明干練勁兒。他是遠近聞名的蔬菜致富能手,是白銀市第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始人,第一個家庭農場主。
2007年,他發起成立了白銀市首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靖遠金橋蔬菜專業合作社,吸收社員228人。他多方籌措資金,建成200平米的辦公場所,購置了電腦、檢測、檢疫等設備,幫助社員引進蔬菜新品種5個,供應蔬菜種苗130萬株。他每年定期邀請農技專家,為農民講解蔬菜種植、市場營銷知識,舉辦培訓60次,培訓農民6000人次。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合作社以農戶為基礎,以蔬菜產業為依托,實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健全了服務功能,形成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在北京、天津、遼寧、黑龍江等省市設立了18個蔬菜營銷網點,開拓了以日光溫室黃瓜、茄子為主的反季節蔬菜運銷服務,累計外銷蔬菜1650萬公斤,社員人均純收入達1.6萬元。
為了擴大合作社經營范圍,張興唐改變傳統的營銷方式,嘗試在各大涉農網站發布蔬菜供應信息,吸引了大量客商。2011年,他為合作社建起了專門網站,聘請專人負責運營,與全國知名網站鏈接,打造誠信品牌,開展網上訂單銷菜,當年實現網上銷售蔬菜110萬公斤,增收218萬元。
金橋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中央電視臺及省、市新聞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合作社被共青團甘肅省委命名為“農業產業化青年工程”、“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組織”,被省農牧廳評為“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和“甘肅省百強農民專業合作社”。
他在致力于合作社壯大經營,帶動村民致富的同時,自己還嘗試開辦家庭農場。今年4月18日,他在工商部門申請注冊,成立了白銀市首家家庭農場—靖遠興通農場。
“是一號文件和十八大給我們農民帶來了好政策,成立了家庭農場,在家就可以當老板,自己為自己打工。”拿到家庭農場營業證書的張興唐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激動地說。
去年3月,他叫回了在外打工的兒子、兒媳,又雇傭了2名鄰居,借鑒外鄉鎮流轉旱地的成功經驗,將村里的110畝零散水地流轉承包,辦起了家庭農場,種植瓜果蔬菜,年純收入達100萬元。嘗到甜頭的張興唐,今年又在四龍鎮、北灘鄉承包流轉水地110畝,種植甘藍小包菜和水果玉米。
依托金橋蔬菜專業合作社,張興唐與科技部門協作,引進歐甘種植技術,并率先在自己的家庭農場示范應用,通過示范,蔬菜不打藥,不施肥,不僅產量高,而且抗霜凍、無病蟲害,打造出了以茄子、黃瓜為主的綠色有機食品,通過專家評定,與白銀數家旺店超市簽約,日供應蔬菜達2.5噸。隨后,他將這一技術應用到五合、東升等高揚程灌區枸杞種植當中,示范面積400畝,成功防治了枸杞黑果、死棵、根下蟲等病蟲害。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張興唐的付出讓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日子紅火起來了。乘著十八大的東風,他正以鏗鏘的步履展示著新時代農民的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