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菜地漸被高樓占據 近郊四區“菜籃子”相繼“失守”
來源:蘭州晨報|添加時間:2010年12月22日
到冬季,蘭州市民餐桌上的蔬菜價格就“季節性上漲”,在國家部委和省市各級部門高度重視“菜籃子”工程的今天,在城市化進程如火如荼的蘭州,市民冬季的“菜籃子”在哪里?
近日,記者分別走訪了蘭州市三縣五區農業主管部門、蔬菜種植基地和農貿批發市場發現,蘭州市近郊四區已無法承擔市民冬季“菜籃子”的重任,而紅古、榆中、永登、皋蘭三縣一區蔬菜種植面積雖然年年在增加,但多數走了“高原夏菜”外銷的路子……
核心提示:在城市化進程中,蘭州市的產業布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曾經在城關的雁灘、七里河的馬灘、安寧的迎門灘和西固一些鄉鎮都分布著大面積的地。近十年來,隨著蘭州城市化進程的突飛猛進,菜地漸漸被高樓占據,“菜籃子”在近郊四區相繼“失守”。
【城關區】菜農放下鋤頭成消費者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雁灘人開始攔水造地,改變了黃河水流的方向,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終于開墾出上千畝農田。從那個時候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雁灘都是蘭州市主要的“菜籃子”。而如今雁灘“菜籃子”已隨著城市化進程而一去不復返。
“早前在蘭州,只有南關什字一帶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城里人,我們雁灘,那是標準的鄉下人,上世紀90年代開始開發雁灘后,我們才脫去了鄉下人的帽子,變成了城里人。既然成了城里人,哪還有繼續種菜的道理?”世代居住在雁灘的孫祥順老人這樣訴說著雁灘的變遷,“還有像以前黃河北的鹽場堡、廟灘子、東崗鎮這些地方,都在種菜,而現在的整個城關區,可謂寸土寸金,都蓋樓了,哪里劃得來種菜!”
“現在城關區內,農業人口僅剩3.2萬多,今年全區的蔬菜種植面積是2.15萬畝,主要集中在皋蘭山和青白石,另外鹽場路和雁北街道一帶還有一些城市夾花菜地。”城關區農業水利局農技中心主任邵旭平介紹道。
十余年來,在大多市民眼中城關區的菜地是明顯減少了,但邵旭平卻糾正說,“近年來,城關區的耕地面積縮小了,但經過調整種植結構,原來種小麥的耕地改種蔬菜,按照統計,現在的蔬菜種植面積相比十年前倒是有小幅增加。”
“即使蔬菜種植面積增加了,也遠遠滿足不了城市人口的增長所帶來的需求量的增長。別的不說,僅雁灘有多少菜農轉變成市民,這些人都放下了鋤頭,反過來變成了需要在菜市場買菜的消費者。”一菜販說。
【安寧區】傳統農業區變身連片開發區
安寧區是桃花盛開的地方,也曾有上萬畝農田。“以前安寧除了幾所高校和蘭飛等幾個大型企業外,全部是農田,除了白粉桃等特產,蔬菜的產量也不小,劉家堡、吊場都曾有大面積菜地,桃海市場曾經賣的多數是自產菜?,F在我們的農田都被高新開發區和修路占完了,曾經的菜農變成了買菜吃的市民。”在桃林路正在路邊曬太陽的劉大爺說。
當記者來到安寧區政府時,昔日的區農業局如今已經在行政體制改革中劃歸城鄉統籌發展局,其實從這一政府行政部門的功能區劃變遷中,就折射著農業在安寧區逐步消亡的影子。安寧區早前就曾提出將要成為蘭州市第一個沒有農民的區縣,而從如今的發展態勢來看,近幾年無疑可以實現這一宏愿。
“現在的安寧區,有農戶的區域僅剩沙井驛和安寧堡,劉家堡以東,如今已全部完成農民轉居民,而隨著鐵路編組站落戶沙井驛和安寧堡以農家樂為典型的生態休閑旅游業的規劃發展,這兩個區域的農民轉居民,也已經在今年6月份通過了省上、市上的審批,相關工作正在進一步推進。”安寧區城鄉統籌發展局張副局長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