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紡織網|添加時間:2010年12月30日
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近日發布消息稱,近期,政策調控力度繼續加大,貨幣政策收緊預期增強,大宗商品繼續面臨壓力,棉花市場快速降溫。
目前,國內棉花期貨及現貨市場疲態盡顯,產業鏈從上至下觀望氣氛較強,棉農普遍惜售,不少棉商已暫停籽棉收購,打算加大皮棉銷售力度,但多數紡織企業“買漲不買跌”,有庫存的企業干脆停止采購,加之紗布行情量價齊跌,企業新增訂單數量較少,皮棉成交清淡。
數據顯示,11月19日,代表內地標準級棉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28638元/噸,較上周下跌2582元/噸,跌幅8.3%。鄭州棉花期貨2011年1月合約結算價27545元/噸,較上周下跌2125元/噸,跌幅7.2%。
同時,內地籽棉收購均價也呈現出下跌的趨勢。11月19日,內地3級籽棉收購均價5.95元/斤,較上周下跌0.91元/斤,跌幅13.3%;新疆3級籽棉收購均價5.93元/斤,下跌0.87元/斤,跌幅12.8%,折皮棉成本24493元/噸,下跌4055元/噸,跌幅14.2%。
盡管此前2010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中儲棉對2010年度中國棉花產量情況進行調查時發現,由于今年棉花播種期遭受低溫、吐絮期遭遇連續強降雨等災害天氣,棉花質量和產量均受到不利影響。全國棉花種植面積、單產、總產量均小幅減少。
不過,中儲棉初步分析判斷,目前國內棉市宏觀主導因素較強,后期政策調控仍有一定空間,短期內國內棉市面臨繼續回調壓力。從年度市場發展來看,前期不受約束的爆發性行情已經結束,眼下市場進入宏觀經濟緊縮、整治通脹政策力度趨強和年度棉花特別是高等級棉相對偏緊的多空博弈階段,但棉花市場逐步回歸理性是大勢所趨。
與此同時,受中國宏觀調控政策升級和歐債危機再度引發市場擔憂的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繼續承壓,國際棉價也呈現出大幅下跌的態勢。
11月19日,ICE棉花期貨12月合約結算價127.90美分/磅,較上周下跌12.28美分/磅,跌幅8.8%;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163.25美分/磅,較上周下跌8.80美分/磅,跌幅5.1%。按1%關稅計算,折人民幣到廠價27677元/噸(以6.6408匯率計算),低于國內市場961元/噸,價差較上周縮小1183元/噸;按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到廠價27977元/噸,低于國內市場661元/噸,價差縮小1197元/噸。
責任編輯:王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