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白糖期價和現貨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特別是在期價突破前期高點以后,市場紛紛調高了下一個目標區間。整體而言,促成近期國內糖價上漲的因素主要是國際糖價上漲、國內現貨銷售好于預期、期貨市場倉單持續減少以及資本市場隱性需求增加。
國際糖價上漲增強了市場信心
目前,國際糖價上漲以及現貨消費啟動在有效增強市場多頭信心的同時,還打壓了空頭的銳氣,對白糖期價產生了重要影響。近期,國內主產區白糖標準品現貨價格為5300元/噸,而截至7月30日的進口原糖折算成白砂糖的價格為5274元/噸,也就是說,進口食糖正在逐漸失去優勢,在一個可預期的時間里,商業進口將大幅度減少,而商業進口減少的直接后果就是國內有效供給的下降,并逐漸將市場氣氛向利多一方引導。
國內現貨市場銷售形勢有望超預期發展
今年6月份,全國食糖銷量為107萬噸,較上榨季的115萬噸略有減少,從而很容易讓人產生銷售不旺的遐想。但是,我們認為本榨季食糖的銷售并非不旺盛,而是由較大幅度的減產和難以捉摸的環境造成的,即可供銷售的食糖總量下降、模糊的經濟預期使得商業庫存減少。進入到7月份,糖價突破了前期高點,在國際糖價的推波助瀾下,有向更高的價位邁進的需求。原本模糊的形勢一下子變得明朗,貿易商和下游消費企業已經敢于大量買進,市場銷售形勢較好。
筆者認為,當前糖價的上漲與前期市場的“自救行為”是分不開的。早在5月份,市場做多的力量就已經在行動,通過對貨源的調節,比如減少自身銷售、從市場吸納部分庫存等,做多力量已經掌握了相當數量的部分現貨,同時市場實質可自由流通的庫存也將在消費旺季快速下降。8月及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供需將變得更加緊張。雖然截至6月底全國還有290萬噸的工業庫存,但由于商業庫存和國家儲備糖數量均較去年同期大幅度減少,實際總供給在旺盛的消費面前則顯得相形見拙。
從鄭商所公布的白糖倉單情況來看,截至7月30日,注冊倉單數量為22034張,有效預報為1461張,兩者合計為23495張,而2009年同期注冊倉單數量為40161張,2008年同期注冊倉單數量為42643張。從這些數據可以很明顯看出,今年的白糖倉單數量較低。另外,從白糖注冊倉單數量變動情況來看,6月4日以后,倉單數量下降的非常快,特別是6月9日當天就減少了2244張,而期價也在當日從一個階段性的低點反彈,隨后穩步走高。就期價受倉單數量影響的情況來看,通過不斷消耗倉單,市場做多力量已將供需矛盾顯性化,給市場制造了更多的看漲信號。
在整個白糖市場,倉單的變化不僅僅表現為絕對數量的減少,還表現為控制倉單的主體的數量也在減少,即倉單的集中度在加強。當部分主體出于各種目的或者經營要求而大量買入倉單后,沒有掌握倉單的空頭就會非常的恐慌,空單平倉引發的期價上漲會迅速蔓延至整個市場,進而會加速行情的演變。
資本市場的隱性需求增加
由于市場形勢一致偏向于利好,可預期的未來吸引了大量資金的關注。為了更好把握資金的流向,我們對市場核心持倉進行了跟蹤。從持倉的基數上來看,最近的5個交易日,多單由17.2萬手增加到20.9萬手,增加3.7萬手;空單由15.1萬手增加到15.7萬手,增加0.6萬手,多頭占據絕對的優勢地位。從持倉的比例來看,多頭持倉由32.1%增加到35.5%,空頭持倉則由28.3%下降到26.7%,資金向多頭集中的程度更加明顯。從資金持倉和歷史行情的相關性來看,一般當多單增加的幅度明顯大于空單增加的幅度的時候,后期的價格往往表現為上漲,反之則下跌。因此,從這點來看,后期期價上漲是大概率事件。
鄭州白糖多空持倉情況
國際糖價的上漲、現貨消費的啟動、各方庫存均處于歷史低位,以及期貨市場倉單相對緊張等是促成當前白糖期價上漲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市場心態已由于前期偏空的氛圍轉向利多,糖價上漲估計將延續。筆者認為,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實質性的消費是最終絕對糖價能否在高處站穩的關鍵力量。從歷史數據來看,糖價在7—8月份總是易漲難跌的,而今年的庫存將較上兩個榨季緊張,看漲的信心也將更加的強烈。綜合分析,糖價還具有上沖的需求,只是由于各方面的預期都基本得到了反映,后期上漲的空間將比較有限。與此同時,食糖生產企業也將會更加的重視對鄭糖1101合約套保機會的把握,本榨季制糖企業的綜合成本在4250元/噸左右,預期下一榨季的成本將下降到4000-4100元/噸,而5200-5500元/噸的鄭糖期價也將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