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添加時間:2010年07月15日
美國農業部最新報告預計,在強烈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下,中國大豆進口量將持續增加,2009/2010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將達到4800萬噸,2010/2011年度,數量將達到5000萬噸。
一家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人民幣升值就意味著進口大豆價格降低,美國農業部預計下一年度大豆進口量達到5000萬噸,實際上可能今年進口的大豆就會達到這個數目。如此多的大豆涌入國內,市場將達到飽和,估計會有一批加工企業死掉。”
一位大豆行業的資深人士認為:“如果放任人民幣升值,比如說升值10%以上,國產大豆產業鏈從農民到大豆加工企業日子都會很難過。”
業內人士指出,中糧集團、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等大型糧油企業近年來上馬的大豆壓榨項目,已經使中國大豆壓榨能力超過1億噸。國家發改委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大豆壓榨能力為7700萬噸,3年時間里,大豆壓榨能力增加了約30%。迅速擴張的壓榨產能拉動了對進口大豆的需求,大豆進口量也從2008年的3744萬噸,增加到2009年的4250萬噸。
美國農業部的報告點出了中國壓榨產能增加與大豆進口增加的伴生關系,這份報告說:“中國大豆壓榨能力今年將增長15%,進口數量則將增長17%。”
龐大數量進口大豆的涌入,讓國內食用油市場長時間面臨供應過剩的局面,在糧價大幅上漲的2009年上半年,食用油價格不漲反跌。湖北奧星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梁紅星告訴記者:“今年初四級大豆油價格約每噸7800元,現在降至每噸7300元左右。”另外由于養殖業特別是養豬業連續數月陷入虧損,養殖業對豆粕的需求也徘徊不前,讓國產大豆壓榨企業度日如年,黑龍江的大豆加工企業大多數產能處于閑置狀態。
在進口大豆的沖擊下,國產大豆的市場收購價格已經從國家規定的托市價每斤1.85元下滑至現在的每斤1.6元~1.65元,大豆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如果人民幣升值10%,國產大豆的市場價格要降至1.5元左右才能與進口大豆的價差拉平,而每斤1.5元的價格農民難以接受,肯定會減少來年種植大豆的面積,使用國產大豆的加工企業將陷于無豆可以加工的境地。
來自大豆壓榨企業的一位負責人說:“人民幣升值助推進口大豆數量達到5000萬噸,國內市場將嚴重飽和,小企業會熬不住。”這位負責人說,大型的糧食加工企業,進口大豆然后加工、銷售,利潤很低甚至虧本,但是可以獲得大量的現金流,利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在資本市場上賺取匯率差價,收益要比大豆加工高得多,人民幣升值反而成為獲利的機會。
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表示,從保護國產大豆產業鏈的角度來講,人民幣匯率浮動應該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