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政策調控難敵供需緊張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添加時間:2010年09月01日
今年食品價格上漲給CPI上升帶來的貢獻有目共睹,隨之而來的是政府“打擊糧食囤積”、“增加糧食投放量”、“促進蔬菜生產”等一系列政策,而細究漲價的原由都是天災導致的減產。而我們只能說面對不可控因素推動的漲勢,即使政策有調控意圖,效果也無能為力,恰好印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古語。即使在2009年中國政策有充裕臨時儲備,也未能避免本年度玉米(1966,-17.00,-0.86%)價格上漲25%的尷尬局面;今年亦是如此,在沒有臨時儲備作為額外供應、中央儲備庫存同比減少以及新玉米產量撲朔迷離背景下,政策對價格調控作用將逐步下降,除非采取強制行政手段。
儲備大幅縮減 補庫勢在必行
首先,臨儲玉米量越來越少。從2009年7月21日對2008年臨儲玉米拍賣開始到2009年10月1日(2009/2010年度開始)為止,累計拍賣以及定向銷售量為1531萬噸。因此,本市場年度伊始剩下的臨儲玉米僅為2295(加上07/08年度剩余226.27萬噸臨儲玉米)萬噸。截至6月11日中央儲備玉米進行拍賣之前,本年度拍賣成交的臨儲玉米達到1466萬噸,可知6月11日拍賣剩下的臨儲玉米僅為829萬噸,而到東北玉米上市還需要4個月時間,全國拍賣量顯然不夠,因此必須加入中央儲備。
其次,中央儲備玉米在逐漸消耗。截至本周,加入中央儲備之后玉米的成交量以及達到977萬噸,超過了剩下的臨儲量829萬噸,而預計拍賣還將至少進行1個半月。
到本次拍賣結束可以大致估算出,今年拍賣加入了多少中央儲備糧,按照當前成交速度,預計后期還將有將近1000萬噸的量投放市場才夠用,因此,我們認為最終中央儲備糧投放進入市場的數量可能超過1000萬噸,因此市場庫存以及國有庫存的大量消耗使得即將到來的新一年度玉米可供調控量大大減少,除非等新玉米上市繼續補足中央儲備量,而基于對未來調控價格的考慮,中儲糧勢必出手,在未來采購大軍中市場又多一個競爭對手,這很有可能造成東北新玉米上市時價格逆勢上漲。
天災多變的一年 新產量撲朔迷離
新玉米從南到北將陸續上市,而今年雖然沒有出現去年干旱,但播種延遲、東北洪水、華北部分地區的干旱以及南方洪水卻不斷出現。對玉米生產的影響到底如何,說法不一,但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好于去年但是能否達到2008年的豐產狀況,卻沒有一個統一答案,產量低于2008年時的水平亦是大概率事件。如果產量不及2008年,而期初庫存遠低于08/09年度,加上需求兩年的剛性增加,今年新玉米供需緊張似乎已經開始達到共識,以至于在產區早早出現了貿易商提前收購的現象,這在往年是不曾見到的。
養殖業利潤開始恢復 飼料需求火上澆油
隨著一輪生豬、家禽的淘汰出欄,短期供應減少使得價格出現超過20-40%的漲幅,養殖利潤也開始回升,生豬養殖進入盈利階段,而家禽養殖利潤也達到了兩年來最好水平,這使得各個畜禽的存欄預期開始上調。生豬存欄連續兩個月環比增加,雖然同比繼續減少,但是已有好轉跡象,飼料需求預期的好轉也為原本供需緊張的玉米市場火上加了一點油。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