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網|添加時間:2010年08月24日
在今年廣受洪災影響的背景下,糧價上漲成為政府和市場都關注的敏感問題。由于預期糧價將會上漲,中外糧企都拿出重金搶糧,已推高國內糧價,并引發部分食品加工廠面臨停產。在小麥生產大省山東,小麥種植面積占全國的13%,總產量占全國的18%,今年雖然取得小麥豐收,但小麥價格照樣上漲。
據菏澤市小麥價格監測數據顯示,上周小麥平均收購價為每公斤2.06元錢,遠超去年同期水平。東明縣天源面粉廠負責人稱,“小麥價格太高,面粉價格漲不上去,廠子只能虧錢。”工廠目前的日產量不足40噸,不及生產力的1/3。德州發達面粉集團負責人稱,小麥進貨價每噸上漲300元,已是本月第二次加價。山東省糧食局官員分析,收購量大增是導致小麥漲價的主因,在國際糧價上漲之下,中糧、中紡、華糧、益海嘉里等大型企業均增加小麥收購量,個體糧商、糧農及游資也加入炒糧行列,囤積糧食。另外,粟米、棉花等農產品因減產致價格上漲,其中棉花價格創近三十年來新高,由于比價效應,也刺激了小麥價格。
在這一輪搶糧企業中,外資可能成為重點指責對象。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旗下的益海嘉里上月曾被新華社點名批評,指其在內地重金搶糧,引發農民惜售心理加劇,搶高小麥價格,導致國家糧食儲備不足,削弱調控糧價的力度。益海嘉里為郭鶴年家族控股的新加坡上市企業——豐益國際在內地的全資子公司,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糧油加工企業之一。據了解,益海嘉里已在中國超過35個戰略地區擁有130個以上大型綜合加工廠,其中,已建和在建的小麥加工廠為12家,日處理小麥超過4000噸,年處理能力達到150萬噸,小麥處理能力直追排名第一的中糧集團。
責任編輯:王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