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棉花交易網 |添加時間:2010年05月13日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棉花價格一路高漲,紡織企業成本壓力劇增。
棉價還會漲多少?漲到什么時候?棉價上漲對島城紡織業產生哪些影響?本報記者采訪了企業、專家以探究竟。
棉價高漲影響到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棉價漲得太快。跟客人簽單,從打樣到確定生產要一周,這過程中肯定會漲價。”最近,青島伊琳娜家紡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李紅對持續上漲的棉花價格頗為煩惱,棉價高漲已嚴重影響到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從2009年10月份開始,棉花漲價勢不可擋。以3級棉為例,當時,其價格已逼近15000元/噸,同比上漲了5000元/噸左右,上漲幅度達50%。
進入2010年,棉價并沒有停止上漲的步伐。目前,我國標準棉花價格指數早已突破16000元/噸的關口,接近17000元/噸大關。而高級長絨棉的市場價格則高達24000元/噸。
中棉所的數據顯示,2008年籽棉售價跌幅高達22.2%,致使農民蒙受431億元的巨大損失,進而造成2009年植棉面積和總產銳減,產需矛盾加劇。
據介紹,今年籽棉收購價格平均7元/公斤左右,高的達到7.6元/公斤,這個價在這幾年內不多見,現在的棉價雖然離歷史最高的時候還是有一定差距,但在近幾年內屬于高價。
業內分析,綜合多種因素,在新棉上市前,棉花供應緊張局面有望延續,棉花價格繼續看漲,鄭棉期價有望上沖18000元/噸。
更為嚴重的是,4月19日,印度宣布暫時停止棉花出口的消息使得國際棉花的供應也十分緊張,棉花進口競爭非常激烈。銀夏貿易有限公司的業務人員告訴記者,自印度棉暫停出口以來,美棉、西非棉和中亞棉的價格得到有力支撐,不但大幅上漲而且缺少現貨支持。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國際棉價將繼續保持堅挺。
此外,中美貿易談判將在5月召開,如果屆時中國擴大美棉進口配額,勢必會推動美棉價格上漲,最終會帶動國內價格上揚。
今年秋冬裝零售價或將上漲
棉價上漲,紡織企業首當其沖,無論是成衣企業,還是面料廠商,棉花價格都是高度關注的焦點。棉價的每一絲變化都牽動著整條紡織產業鏈的神經。
從目前的紡織服裝業市場形勢來看,由棉花價格快速上漲帶動的成本壓力已傳遞至紗、布、服裝生產等加工環節。
“棉價上漲帶動多種成品布價格上漲了5%-10%,由此企業利潤下降了2%左右。”青島源豐實業集團總經理高永政告訴記者,棉價高漲已危及到紡織品出口形勢的好轉。
不少企業表示,今年公司的業務沒有去年同期好,現在原料價格一路上漲,賣價又上不去,生意不好做,都膠著在價格上無法達成協議。盡管產品出口價格已有所上調,但企業利潤反而有略微下降。
“由于棉價處于高位,造成棉紗等原材料價格極不穩定,我們企業現在已經沒有庫存。一些大單、長單往往不敢接。”喜盈門集團銷售經理江海濱介紹說,去年12月份接了一筆長單,當時棉紗價格在18000元/噸左右,而交貨時棉紗價格漲到了22000元/噸,“成本的大幅上升和固定價格使得這一單賠了不少錢。”
棉價一路飆升,但談到提價,島城不少紡織企業仍持謹慎態度,企業大多在獨自消化原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記者了解到,由于承壓能力有限,一些規模較小、資金量不大的企業已停止接單,不再購買棉紗,不少織布機陸續停車,開工率正在下降。
業內分析認為,棉價壓力還將向終端傳遞。在棉花價格繼續看漲的形勢下,成本壓力劇增下,紡織企業勢必通過提價方式,將部分壓力轉向產業鏈下游的服裝企業,服裝企業如果扛不住的話難免也要提價。
出路在于調整產品結構
國內外棉價高漲,紡織面料企業叫苦,那么這種形勢將如何應對呢?業內人士建議,對于棉紡行業而言,與其糾纏在棉花等原料成本問題上,不如改變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
青島市紡織服裝協會有關負責人進一步分析說,目前棉紡業產能相對過剩,對棉花需求較大,最根本的解決方法還是要轉變棉紡業生產方式。具體講,就是要淘汰落后產能,生產升級的同時減少消耗原料。如可以提高紗支,這樣棉花用量減少,也提高產品附加值。另外還可以發展多種纖維混紡,替代棉纖,這樣棉花需求也就減少。
不少企業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青紡聯控股有限公司貿易事業部副總經理房燕表示,企業在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通過在產業鏈紡、織、染等各環節進行工藝創新,依靠高附加值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青島即發則通過拉長產業鏈來消化成本壓力,新建5萬錠紗廠將在今年投產。
此外,企業在積極應對的同時,也希望國家能夠維持進口配額一次性發放的政策,保證用棉企業的棉花進口,同時適時出臺一些措施,控制棉價暴漲。
責任編輯:王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