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CTV《第一時間》|添加時間:2010年10月19日
最近,國內的棉花價格是節節攀升,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漲幅就接近40%。看著一天一個收購價,棉農們繼續惜售觀望。來看記者從我國棉花主產區河南發回的報道。
河南駐馬店市是河南主要的產棉地,當地有棉紡織企業十來家,在這里,記者看到,最近一段時間,不少企業都開著面包車用大喇叭吆喝著收棉花,不過由于棉價一路上漲,棉農們惜售嚴重,收購效果不是很理想。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某棉花合作社負責人葛桂林:(籽棉)前年1.8元到兩元,去年3.2元到3.5 元。(今年呢)現在已經收到五塊二了。
籽棉收不上來,部分企業只能被迫停止生產,上班時間工人躺在棉花堆里呼呼大睡,無活可干。產棉大縣買不到棉花,當地很多棉紡企業只好舍近求遠到新疆等地買棉花,不僅每噸要多花800多元的運費,而且外地的棉花還在不斷地漲價。棉價一路上漲,但下游的棉織品價格卻跟不上原料的漲幅,大大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一些棉紡企業干脆直接囤起了籽棉。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河南太康縣的一家棉紡企業,今年年中進了一批棉花,短短幾個月,就掙了近80萬。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某棉紡企業負責人彭永禮:這是今年6月份從新疆兵團調回來的兩批棉花,一批40多噸,共 80多噸棉花,當時的價格是15500元一噸。同樣的棉花,現在要去買,就要24000一噸。
河南太康:多數棉農“踏空”減產
在采訪中,我們的記者也了解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雖然今年棉花價格持續上漲,但是,卻僅有極少數棉農賺到了錢。
在河南周口市太康縣,記者了解到,由于前兩年河南籽棉的價格始終保持低位,種棉花無利可圖,很多農民在去年都減少了棉花種植面積,太康縣曾經是國家優質棉基地,棉花種植面積最高時達到近百萬畝,然而去年棉花種植面積卻減少到不足18萬畝。農民王玉安去年種了10畝棉花,辛辛苦苦一年下來,每畝棉花僅僅賺 100元,所以今年他就一畝棉花都沒有種。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常營鎮大昌村農民王玉安:種地時種子、化肥、農膜、人工,這算下來將近900塊錢,這棉花賣了呢,三塊多錢一斤,300多斤,就是1000塊錢左右,所以農民種了沒有利潤。
盡管大多數農民在這一輪的棉價大漲沒有掙到錢,不過也有例外,在去年棉價還沒有漲起來的時候,農民何軍建就加大了棉花種植面積,今年他一共種了50畝棉花,比去年增加了30畝。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常營鎮大昌村農民何軍建記者:(你為什么在去年利潤不高的情況下,今年又增加了30畝呢)因為就是根據看新聞,還有搞棉花的技術員,我們經常在一起聊天,他們說現在根據國際國內的形式,棉花的面積在逐步縮小,(價格)可能會漲。
去年河南籽棉的價格大約在每斤3元左右,何軍建只賺了5000元,現在河南籽棉漲到了每斤5.2元,何軍建因此多賺了5.5萬元,現在棉花價格還在繼續上漲,何軍建表示目前暫時還不打算出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常營鎮大昌村農民何軍建:再看看,看這個勁頭價錢還應該往上漲,還想賣個高價。
棉花編后
我們的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看到今年棉價大漲,河南農民明年種植棉花的意愿顯著提高。不過,專家也提醒說,經過一番大幅上漲之后,明年棉花價格可能維持高位,但是繼續上漲的空間也很有限,看來要想賺上安穩錢,還是要看清市場。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