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安晚報|添加時間:2010年12月06日
往日熱鬧的交易大廳內冷冷清清,現場參與競拍的企業代表竟然沒有到場采訪的記者多――3日上午9時07分,國家臨時存儲移庫大豆競價銷售交易會在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合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及其聯網市場落下帷幕,今年我國首次拋售的近30萬噸國家臨時存儲大豆全部流拍。
據了解,此次競價銷售的國家臨時存儲大豆29.57萬噸,采取現場和網上同時競價的方式拍賣。這是國家今年首度拋售的臨時存儲大豆,因此吸引了眾多媒體到場。上午8點30分,競拍正式開始,能容納數百人的交易大廳里卻只有兩家企業在參與競買,巨大的電子屏幕上播報著一批又一批大豆價格,最低的每噸3900元,最高的每噸4000元。直到9點07分競價銷售交易會結束,近30噸大豆也沒有賣出去一斤。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競拍者告訴記者,國家發改委在連續發布多項措施后,近日又與中糧集團等4家企業召開了座談會,要求這些企業的小包裝食用油4個月內不要漲價。因這些企業生產的食用油占據了國內食用油市場的“大半個江山”,大企業不漲價,小企業也就難漲價。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沒有企業敢搶購、囤積大豆等食用油原料。
安徽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合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副總經理葛亮告訴記者,除交易大廳里2家競買企業外,還有來自全國19個省份的100多位買家通過網絡的形式參與競買。這百余位競買者都是國內日處理大豆能力在400噸以上的大豆加工企業,相關政策要求同一受買人單次最高購買量不得超過本企業15天的加工用量,一個月累計購買量不得超過一個月加工量。
身為國家糧食系統的高級工程師,葛亮認為:國家今年首次拋售的臨儲大豆最終流拍屬于“正常現象,而且可以說是種好現象。”他解釋說,“這次流拍體現了油料加工企業的謹慎觀望態度,這也是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在起作用的表現。”
葛亮告訴記者,“今年可以說是近5年來國家宏觀調控銷售量和頻率比較高的一年,截至目前,安徽省糧食批發交易市場今年已經進行農產品交易400多次,成交量超過6000萬噸,遠遠超過了往年。”目前,各油料生產廠家都不敢囤積大量生產原料,同時也擔心食用油價格下跌過大,導致“高價進、低價出”式的虧損。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