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國際|添加時間:2010年11月02日
食用油后起直追
由于創紀錄的需求使得庫存降幅達到17年來的最大值,在今年的農產品價格猛漲過程中落在后面的食用油價格漲幅即將趕上谷物。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由于中國和印度的消費增加11%,豆油和棕櫚油的庫存在未來一年內將下降12%。聯合國說,今年9月,食品價格攀升至自2008年海地和埃及等國因糧食危機引發騷亂以來的最高水平。
巴西、印度和中國日漸增多的財富使得對谷物、奶制品、肉類和食用油的需求增加。雖然世界上最大的生產棕櫚油的上市公司森那美公司受益于價格上漲,但從北京到新德里,各國政府都試圖通過增加進口、限制出口或出售庫存等手段遏制食品通貨膨脹。
由于加拿大、巴基斯坦和中國的洪災以及俄羅斯和歐洲各地的旱災導致歉收,覆蓋8種期貨的標準普爾(JSCI農業指數今年上漲了30%,領漲的是玉米、小麥、咖啡和棉花。作為世界主要食用油消費國的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這是美國的3倍。
覆蓋包括黃油和大豆油等22種大宗商品的美國路透工業原料現貨指數10月25日漲至歷史最高點。
明年或繼續上漲
為邦奇公司和吉百利公司提供咨詢服務的跨越咨詢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穆拉利-克里希納說,對食品和生物燃料的創紀錄需求也許會與南美地區作物播種時間推遲起,導致食用油價格進步上漲。
克里希納估計,到明年3月,在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交易的棕櫚油價格可能會上漲18%,至每噸3600林吉特(約合1169美元),而今年的漲幅是15%。他在印度海得拉巴接受采訪說,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交易的大豆油價格可能會上漲 16%,至每磅57美分,而今年的漲幅是21%。
印度戈德雷杰國際公司的多拉布·米斯特里說:“嚴熏困難時期尚未到來。我們在提高植物油產量方面做得不夠,而且全世界的天氣狀況令人擔憂。”米斯特里從事食用油交易已逾30年,并準確預測了6月以來的棕櫚油和大豆油漲勢。
巴西中西部降雨不足導致播種推遲。這一地區的大豆產量占該國總產量的47%。巴西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大豆出產國。
美國農業部稱,由于人們對反式脂肪越來越擔心,提煉自油棕樹果實的棕櫚油的受歡迎程度日增。美國農業部說,大約在2005年前,大豆油一宜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油來源,此后,這一位置被棕櫚油取代。
生物燃料也推動了對植物油的需求。位于德國拉策堡的F.O.利希特公司的大宗商品分析師克勞斯·凱勒說,生物柴油的產量今年將攀升至 1800萬噸,是2005年產曩350萬噸的5倍。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到2010- 2011交易年度末,棕櫚油和大豆油的庫存將從一年前的 764萬噸降至672萬噸,這是自1993 - 1994年度以來的最大降幅。
中國需求引擔憂
位于圣路易斯的農業研究和咨詢公司多恩農產品信息咨詢公司的資深經濟學家比爾·納爾遜說,中國的植物油消費量在過去10年中翻了一番還不止,已達到每年人均22.4公斤,而且在未來 5年內可能達到28 4公斤,而美國的人均消費量是39公斤。
位于密蘇里州芬頓的國際食品原料公司的大宗商品采購專家史蒂夫·尼科爾森說:“中國不斷買入大豆和植物油。非常令人害怕的是,不清楚他們的胃口究竟有多大。”
責任編輯:王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