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增加 油脂仍有反彈空間
來源:中華油脂網 |添加時間:2010年07月29日
7月上旬,破位下跌的國內油脂期貨在CBOT豆類觸底回升、BMD棕櫚油期貨強勁上漲的帶動下,也走出了一波可觀的反彈行情,豆油主力合約1101反彈了400多點,棕櫚油反彈了500多點,前期走勢穩健,沒有大的跌幅的菜油期貨也反彈了300多點。這次內外盤的反彈,主要原因是美國大豆產區天氣的不確定性,以及棕櫚油產量下降、出口增加帶來的利多刺激。而近幾天美國大豆主產區天氣轉為正常,大豆生長優良率轉好,豆類以及植物油期貨也隨之出現一定回調。但后期來看,我國的油脂消費旺季將逐漸來臨,而外盤大豆生長依舊面臨著不確定天氣的威脅,油脂期貨目前的反彈趨勢有望繼續維持。
一、美元走軟,原油趨堅,周邊經濟環境利多油脂期貨。
油脂類期貨從4月底至7月初的長時間、大幅度的下跌,除了自身的供給寬松、需求平穩影響外,同世界宏觀經濟看衰,原油價格逆轉直下、美元指數不斷高走有著密切的關系。而近期,隨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平穩化解,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擔心逐漸消除,美元作為避險工具的作用也趨于弱化,自6月初,美元指數也再次不斷走軟,而國際原油價格經過5月份的恐慌性下跌后,走勢日益穩健,維持了歷史相對高位震蕩。而在農產品中,同原油走勢相關性較強的非油脂莫屬,原油的走強自然引領植物油期貨維持較為堅挺的走勢。
二、美國大豆生長即將進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天氣的不確定性使豆類依舊有炒作的時間和空間。
8月份是美國大豆灌漿成熟期,雖然目前美國大豆的生長狀況非常良好,優良率保持的67%的歷史較高水平,而且生長進度也快于往年。但如果在后期出現任何不利的天氣變化,就可能會造成單產下降,這在2003年的大豆上漲行情中曾經出現過。而對于天氣,幾乎沒有人能夠精確地預測。不確定意味著變數,而在播種面積為歷史最高值的情況下,在利空占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變數往往容易出現在另一面,那就是利多的一面。
三、國內油脂現貨市場庫存充裕,但未來龐大的需求預期孕育著上漲因素。
就國內來說,近幾個月壓制國內油脂期現貨價格的主要因素是龐大的港口油脂庫存,創記錄的大豆進口量,龐大的棕櫚油進口數量。而實際上,如果我們將油料折合成油脂的話,今年上半年國內進口油脂數量增加的幅度是較為有限的。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油菜籽81.93萬噸,折油32.77萬噸,進口菜油37.21萬噸。菜油和料折油二者合計69.98噸。而上年同期進口菜油23.17萬噸,油菜籽156.3萬噸,菜油和料折油二者合計85.69萬噸。上半年菜油、料折油進口量是呈現減少的。再看豆油,上半年進口大豆2580萬噸,折油477.3萬噸,豆油進口26萬噸,豆油和料折油二者合計503.3萬噸,而上年同期進口大豆2209萬噸,折油408.66萬噸,進口豆油96.9萬噸,二者合計505.56萬噸。因此,上半年豆油、料折油比上年還略微下降。棕櫚油今年上半年進口了241萬噸,比上年增加了12.5%。從上面數字可以看出,其實就油脂凈進口來說,增加的數量并不算多,而我國對油脂的需求是剛性增加的,因此,目前國內的油脂供需并沒有比往年顯得更為寬松。但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卻是大豆進口船壓港、豆油和棕櫚油庫存爆滿的現象。其主要原因我們認為是市場悲觀的看跌情緒,導致內地經銷商不敢大量屯貨,而使得庫存壓力都體現在港口上。一旦價格出現上漲,經銷商的補庫行為可能會使油脂在短時間需求大幅度增加,從而助漲油脂價格。而我們知道,暑期過后,將是大中專學校集中開學之際,棕櫚油的消費量將迅速增加。而為中秋、國慶“雙節”備貨的行為也將在8月中下旬集中開始,需求的增加將使得油脂現貨價格趨于上漲。
技術上看,以豆油1101合約為例,7月初的V型反轉顯得上漲根基不夠牢固,而目前期價也上碰到6月21日前高點形成的阻力位,因此,在目前價位出現回調整理也在情理之中。但從后期需求增加以及不確定的美國大豆生長情況看,油脂期貨還有再度上漲的空間和潛力。
責任編輯:王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