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糧網|添加時間:2010年12月22日
國際小麥市場:
澳大利亞小麥產量及質量受損的因素已經得到市場價格的消化,截止到12月17日的一周里,全球小麥市場價格小幅下跌,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天氣干燥將有利于小麥收獲。
據悉2010/11年度(7月到次年6月)澳大利亞出口的小麥當中飼料小麥將占到大部分的比重,因為收割期間天氣多雨,導致制粉小麥質量受損。但由于東部地區小麥生長期間天氣良好,本年度澳大利亞小麥產量將從上年的2190萬噸增至2680萬噸。
而市場對全球小麥供應的下滑仍存在擔憂,尤其是對黑海地區。并且對美國小麥出口前景產生質疑,本年度已經過了28周,美國小麥出口檢驗總量只有5.9億蒲式耳,占到全年出口目標的不足50%。七月到十月的小麥出口旺季已經結束,通常情況下,在此期間的出口量占到了全年出口的60%左右。分析師預計本年度美國小麥出口量難以超過11.5億蒲式耳。
經過前幾周的持續上漲后,目前小麥市場技術面已經超買,尤其考慮到美國農業部上周五發布的十二月份供需報告。美國農業部在這份報告中將本年度美國小麥期末庫存數據上調了1.2%,為8.58億蒲式耳,其中軟紅冬小麥期末庫存數據上調了500萬蒲式耳,為1.88億蒲式耳。硬紅冬小麥期末庫存數據上調了1500萬蒲式耳,為3.38億蒲式耳。全球小麥期末庫存數據上調了2.4%,為1.767億噸。
隨著2010年即將結束,多頭平倉拋售興趣逐漸活躍起來,交易商大多減持倉位,降低風險。氣象專家稱,未來一周內澳大利亞東部地區將以干燥天氣為主,將有助于小麥收獲。
國際飼糧市場:
上周由于阿根廷農業產區天氣干旱,威脅到正進入關鍵授粉期的玉米作物生長,全球飼糧市場價格繼續溫和上漲。另外,玉米需求旺盛,國際原油期貨走強,也支持了飼糧價格。
分析師稱,阿根廷玉米產量前景依然存在不確定性。阿根廷玉米產區天氣干燥,降雨低于平均水平,影響了玉米播種以及初期生長。專家稱,目前的拉尼娜現象可能要到明年四月份才可能開始減弱。明年拉尼娜現象可能重現南美,屆時阿根廷土壤墑情枯竭可能給農作物造成更多的損失。
荷蘭合作銀行上周曾表示,未來五年內,中國可能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玉米進口國,到2015年中國的玉米進口量可能達到2500萬噸。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中國進口了148萬噸玉米,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進口量微乎其微。在今年前十個月里,中國進口了143萬噸美國玉米和6噸阿根廷玉米。
國際油料市場:
上周由于阿根廷大豆產區天氣干燥,威脅大豆播種以及初期生長,全球油籽市場價格溫和上漲,扭轉了前一周的跌勢。另外,國際原油期貨走強,鄰池玉米市場走強,也支持了油籽價格。
分析師稱,阿根廷大豆主產區近來天氣高溫干燥,未來幾天的天氣依然如此,引起市場擔憂大豆播種以及初期生長。今年南美大豆必須豐產,以滿足全球強勁的需求。大豆減產的任何預期都會引起市場的擔憂。
不過大豆市場也無力挑戰前周的高點,因為中國大豆需求放慢。另外,目前大豆市場缺少新的基本面消息來推動豆價繼續上漲。旺盛的需求、期末庫存趨緊以及南美天氣擔憂等因素已經得到市場的消化。2010年即將結束,交易商的平倉拋售興趣活躍。
美國農業部在最新發布的最新油料展望報告中稱,2010/11年度阿根廷大豆產區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美國農業部本月維持阿根廷大豆產量預測數據不變,仍為5200萬噸。
據加拿大農業及農業食品部發布的最新供需數據顯示,2010/11年度加拿大油菜籽產量預計為1185.6萬噸,高于十月中旬預測的1043萬噸。相比之下,上年加拿大油菜籽實際產量為1241.7萬噸。加拿大農業及農業食品部還表示,2010/11年度加拿大油菜籽出口量預計為670萬噸,高于十月份預測的600萬噸,上年為716.3萬噸。
油世界表示,2010/11年度(7月到次年6月)全球油菜籽產量可能降至三年來的最低水平,約為5780萬噸。2010/11年度歐盟油菜籽產量可能達到2040萬噸,歐盟油菜籽期末庫存可能為107萬噸。菜籽油供應已經趨緊,生產商已經售完了明年二月或三月交貨的供應。自11月26日以來,NYSE Liffe交易所2月交貨的油菜籽期貨價格已經上漲了13%。
國際油脂市場:
上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豆油市場收盤穩中下跌,主要原因是2010年即將結束,多頭獲利平倉拋售活躍。不過國際原油期貨走強,鄰池大豆和豆粕上漲,制約了豆油價格的下跌空間。
分析師稱,馬來西亞和印尼棕櫚產區天氣多雨,影響當地油棕櫚收獲以及運輸,令人擔憂全球植物油供應。與此同時,全球植物油需求同樣強勁,進一步支持了豆油價格。國際原油期貨走強,美元大跌,豆油出口銷售強勁,同樣對盤面利好。但是隨著2010年即將結束,多頭平倉拋售興趣活躍,加上買豆油賣豆粕的套利解鎖,從而壓制了豆油價格。
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周度出口銷售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2月9日的一周內,2010/11市場年度美國豆油凈銷售量為128,200噸,明顯高于上周和四周均值。
上周因為國內油籽增產,印度食用油價格下跌。據印度煉油協會表示,今年十一月份印度植物油進口量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1%。油世界稱,2010/11年度印度植物油進口量有望達到860萬噸,相比之下,上年為910萬噸。其中棕櫚油進口量將達到660萬噸,與上年持平。豆油進口量將達到140萬噸,低于上年的160萬噸。2010/11年度印度植物油消費量有望達到1800萬噸,略高于上年的1750萬噸,這意味著人均植物油消費量為14.6公斤,相比之下,上年為14.4公斤。
據菲律賓聯合椰子油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十一月份菲律賓椰子油出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3%,達到68,509噸。椰子油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形勢改善,需求增加。今年十月份菲律賓椰子油出口量比上年同期減少了2.3%,為109,540噸。遠遠高于九月份的出口規模。
上周棕櫚油現貨市場受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櫚油市場期貨市場影響,價格下跌。2010月十二月份前十五天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為548,372噸,比上月同期減少了30%。相比之下,另外一家機構ITS預測十二月份前十天棕櫚油出口量為568,127噸。十二月份前十五天馬來西亞對中國出口了89,910噸棕櫚油,相比之下,上月同期為200,030噸棕櫚油。周五,印度尼西亞棕櫚油現貨市場,棉蘭毛棕櫚油報價為每公斤9,200印尼盾,低于一周前的價格。24度精煉棕櫚油成交價為每公斤9,500印尼盾,低于一周前的價格。
國際大米市場:
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11年度全球大米產量有望達到創紀錄的4.524億噸,比上年增長3%。2010/11年度全球大米貿易預計為3030萬噸,比上年增長近1%。2010/11年度全球大米期末庫存預計為9480萬噸,略低于上年的水平。
據越南食品協會稱,2011年越南計劃出口約600萬噸大米,比2010年的預期出口量670萬噸減少多達11%。2010年1月1日到12月10日期間,越南共出口了644.5萬噸大米,產值達到了27.58億美元。
責任編輯:郭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