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巨靈信息|添加時間:2010年12月14日
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5.1%,環比上漲1.1%,從環比指數構成的變化看,11月份比10月份物價漲幅有所擴大。11月份,食品類上漲了11.7%,拉動CPI上漲3.8個百分點,貢獻率是74%;食品價格中11月份糧食上漲11.7%。明年糧食價格仍可能上漲10%,相關上市公司將受益。
今年糧食總產達到10928億斤,比上年增加312億斤,增長2.9%,再創歷史新高。迅速擴張的糧食加工產能,已經超過了糧食供給增加的速度,依據《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2010年和2020年全國糧食需求量將分別達到5250億公斤和5725億公斤,需求主要由口糧、飼料和工業用糧以及種子用糧三塊構成,其中口糧消費略有減少,種子用糧基本穩定,而飼料和工業用糧將增加。從長期看,至少在未來20年,由糧價所推動的消費物價上漲將是一個長期趨勢,這是由中國人口要增長耕地卻不斷減少的國情決定的。為保護農民利益,提高主產區2011年生產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每50公斤白小麥、紅小麥、混合麥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95元、93元、93元,比2010年分別提高5元、7元、7元。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糧食價格一定程度的上漲,不僅是支撐農民多種糧,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雖然糧食消費在居民消費比重中不斷下降,但是由于糧食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和決定性作用,會導致與糧食有關的其他產品隨之上漲,導致下游產業鏈面包、蛋糕、巧克力、餅干價格紛紛上漲,造成連鎖反應,間接給CPI帶來壓力。
勞動工資上漲直接提高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提高農民工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機會成本,降低食品生產的勞動投入,進而降低食品供應,提高食品價格。在糧食生產中,化肥的成本比重是21%,高于土地成本的18%、機械等成本的15%,也高于種子成本的5%,僅僅低于人工的32%比重。
中國目前靠本國糧食生產只能滿足90%至95%的需求,其余差額部分需要從國際市場上進口。國際糧價持續上揚,仍可能傳導到國內。糧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糧食庫存量低于國際公認的17%至18%的安全線水平,再加上世界各地連年的自然災害,使全球糧食產量持續減產,糧食價格始終在高位徘徊。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期預測,目前世界糧食儲備只夠人類維持50天左右,大大低于2007年初的169天。目前全球已有30多個國家爆發糧食危機,數億人面臨饑餓威脅,逼迫許多國家不得不實行糧食出口和糧食價格控制措施,從而導致國際市場糧食供給短缺進一步加劇,糧食價格不斷上漲成為必然。今年以來,全球小麥主要產區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地出現嚴重災害天氣,市場預期其減產可能接近三成。俄羅斯因遭遇罕見干旱,農業遭受嚴重打擊,收成大減,俄羅斯禁止俄羅斯出口谷物及谷物產品,并將持續至12月31日。俄羅斯是全球第三大小麥出口國,僅次于美國和加拿大。由于遭遇13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俄國已經把谷物產量預測從8500萬噸降低到7000萬至7500萬噸,更低于去年的9700萬噸。聯合國糧農組織將2010年全球小麥產量預期下調2500萬噸至6.51億噸,但也指出“目前無需擔心”小麥欠收導致食品危機。這是因為全球庫存在2010-11年可達1億8800萬噸,還是比2008-09年的水平還高。
對沖基金、退休基金和投資銀行進行的糧食投機有可能推動糧價進一步上漲。糧食金融化以及貨幣市場的變化是糧價大幅波動的主因。糧價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商品價格,而是一種金融產品的價格。
責任編輯:王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