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2010年12月03日 第01版)|添加時間:2010年12月06日
聯合國糧農組織12月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11月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了3.6%,接近2007年-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期間的峰值水平。報告還指出,2010年國際糧食進口額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這是自2008年糧食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
11月糧農組織的糧食價格指數由小麥、玉米、大米、油籽、乳制品、糖、肉類等一籃子農產品構成,上漲至205.4點,與2008年6月觸及的213.5點這一創紀錄水平相差不到4%。
根據聯合國最近公布的一份關于世界糧食供應的報告預測,今年全球糧食產量將下降6300萬噸,同比減少2%。這主要是由跟天氣相關的自然災害所引起的,例如俄羅斯熱浪和巴基斯坦的洪災。而之前聯合國曾預測,今年的糧食產量將會增長1.2%。
“在目前階段還不存在危機的概念,但是如果我們不采取行動的話,那么危機就會來臨。”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的經濟學家阿巴斯安說,“一系列的數字正在逼近我們曾在2008年所經歷的危險水平。”
他預測說,隨著世界糧食儲備逐漸耗盡,為了避免將來的價格波動,到明年,小麥產量需要增加3.5%,玉米產量也需要增加6%。然而,聯合國報告警告說,從長期來看,利用玉米和菜籽油獲取生物燃料一類的生產對糧食作物將有持續增長的需求,這很有可能繼續成為全球糧食供應緊張的主要原因。目前,世界上大約有7%的玉米和其他谷類被用來生產乙醇。
“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這一數量足以影響糧食市場和糧食價格。”糧農組織總干事助理哈菲茲·加納姆(Hafez Ghanem)也公開表示,尤其在美國,乙醇生產嚴重依賴政府的巨額補貼,如果沒有政府補貼,乙醇生產將會是非常不經濟的行為。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