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膜下滴灌技術節水增效
來源:甘肅農民報|添加時間:2009年02月18日
膜下滴灌技術是高蒸發量干旱地區發展節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對干旱地區農業生產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酒泉市農科所從2002年開始對膜下滴灌技術進行廣泛系統的調查研究,在酒泉率先對棉花作物開展試驗示范工作,經過試驗和示范,棉花膜下滴灌技術顯示出了突出的效果。
節水:膜下滴灌畝灌水量225.6立方米,比大田灌溉畝節水241立方米,節水40.8%。
增產:膜下滴灌累計示范面積409.6畝,平均畝產籽、皮棉分別為372.2公斤、141.5公斤,比同等條件下常規灌溉畝增加籽棉33.7公斤、皮棉12.8公斤,增產10%。
節肥:膜下滴灌示范畝施肥總量為尿素20公斤、云南磷肥40公斤至50公斤、氧化鉀5公斤至10公斤,平均總量72公斤,比常規灌溉少施20公斤尿素,節省21.7%。
提高地溫:促早熟。在滴灌條件下,棉花整個生長周期內,棉田5厘米、10厘米平均地溫分別為18.98℃、18.32℃,比常規灌溉平均高1.31℃、1.28℃。通過全生育期的試驗觀測,在棉花整個生長期內,膜下滴灌能有效提高棉田地溫,促進了棉花生長發育。
降低生產成本:膜下滴灌比常規灌溉生產成本平均下降90.8元,其中節水37.2元、節肥30.8元、節省農藥10%至20%、畝節省人工費20元,累計畝節省投入90.8元。
提高勞動生產率:常規灌溉種植棉花,每個勞動力正常管理30畝左右,而膜下滴灌種植棉花,每個勞動力可管理60畝至90畝,提高2至3倍,既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又提高了勞動效率和管理定額。
通過膜下滴灌技術的應用,平均畝產籽棉增加33.7公斤,折合175.2元;每畝累計節省投入90.25元。以上幾項直接和間接增加收入265.5元。棉花膜下滴灌當年畝投資為710元,通過折舊,平均每畝每年投入120元。除去投入部分,合計新增純收入145.5元。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