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肆虐與供應擔憂 農產品漲勢不減
國內春節期間,美豆創出2年半的新高,美玉米價格達到15個月新高,美棉盤中曾創出紀錄高位,原糖價格單日創出30年新高。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發生暴雨天氣,中國黃淮地區及阿根廷等南美地區出現極度干旱天氣,拉尼娜導致的全球氣候失衡導致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
拉尼娜干旱天氣繼續對大豆、玉米生產形成壓力,當前南美大豆、玉米處于關鍵生長期,阿根廷是繼美國、巴西之后全球第三大豆生產國,2008年拉尼娜天氣使阿根廷大豆減產50%,今年阿根廷作物可能受極度炎熱、干燥天氣影響而減產,國際大豆具有上漲動力。
美國中部地區出現的暴風雪天氣會阻礙糧食現貨運輸,阿根廷港口工人罷工持續了將近8天時間,對未來幾個月阿根廷大豆出口放慢的擔憂一直支撐前期市場上漲。產區供應緊縮及南美大豆產區天氣對大豆和玉米市場提供支撐,大豆期價獲得持續支撐并于近期漲至新高,但高位獲利回吐壓力也使大豆、玉米價格收回部分漲幅。
受美小麥上漲及供應擔憂支撐,美玉米期價刷新30個月高點,小麥、玉米走勢關聯性較大,二者在飼料原料方面具有替代作用,美玉米2010/11年度庫存料降至15年來的低點,對供應緊縮的持續性擔憂亦提供盤面價格支撐。
中國玉米進口預期對國際市場形成較強的支撐,中國今年玉米庫存缺口預計在1000萬-1500萬噸,可能進口高達900萬噸的玉米來填補國內庫存,遠高于美農業部預測的100萬噸,而因消費強勁及去年秋季產量低于預期,美玉米庫存降低推高玉米價格。
澳大利亞遭受強颶風“雅思”襲擊,颶風破壞優質棉種植區和甘蔗種植區,據估計颶風“雅思”將使澳大利亞約15%的甘蔗作物受損,市場擔憂軟商品市場的供應,颶風對國際市場的糖價及棉價形成支撐。
印度糖出口及巴西將使用多少甘蔗來生產乙醇的不確定性也推動國際糖價上漲,印度是僅次于巴西的全球第二大糖生產國,而印度省份下調2010/11年度糖產量預估至2400萬噸,低于此前政府預估數據。
美國全國棉花協會稱美國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料將達到1250萬英畝,為五年高位,且較去年的1104萬英畝增加大約15%。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國,雖然美棉種植面積大幅增加,但部分投資者認為這一播種面積增幅不足以滿足全球棉花需求。
美國農業部報告將在2月9日公布,將會對市場有較大的影響,因預期美農業部將進一步下調美豆結轉庫存估值,市場整體基調依然看漲。國際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對國際農產品價格構成潛在支撐,將會限制市場深跌,預計農產品市場將維持震蕩偏強走勢。
隨著農產品市場不斷創出新高,多單獲利了結及政府打壓預期對市場形成壓制,春節期間,白糖和棉花價格單日曾出現大幅調整,農產品市場高位風險加劇,雖然供需偏緊的形勢對農產品價格依然有較大支撐作用,但高位大幅買進做多風險加劇,輕倉順勢是較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