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時多,劉阿姨拖著購物車到萬意嘉菜市場,采購了成捆大蔥。 “蔥是要買回去放著的,可以堆在陽臺。”劉阿姨這么做是年年如此。她解釋說:“蔥蒜都是離不開的,多買點兒吃著方便,其他的菜都是吃多少買多少,一般買一個星期的就差不多了?,F在住房跟以前不一樣了,家里沒地方屯菜過冬,就算漲價也不打算囤菜。” 北京大多數居民都沒有囤菜的打算,因為觀念變化了。在西苑早市購物的李奶奶說:“菜放久了不新鮮,營養也不高了。”因此,各個農產品批發市場沒有出現個人前往批發大量蔬菜的現象。筆者一連問幾家批發商,都這樣回答。 大白菜作為當家菜漲價明顯,但銷量仍然很好。萬意嘉菜市場的張老板說:“大家都喜歡冬天吃大白菜,每天要賣好幾百顆。” 目前北京一般菜市場的大白菜每斤六七角,部分社區內部的菜市甚至賣到一元錢,農產品批發市場則在每斤5角左右,居民和商家反映比去年貴了兩三角錢。“除個別菜便宜了,其他的菜也差不多貴了幾角不等,也有一些貴的比較多。”在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開店10多年的宋老板對比了去年的價格說道。 菜價上漲并沒有影響到居民的購買行為。“每年冬天都比其他季節貴,春節那會兒價格才叫高呢!不能漲價就不吃菜了呀,不管怎么漲價,菜還是要吃。”劉阿姨笑著說。 “現在什么不漲價。”在西苑早市購物的趙爺爺挑著西紅柿說,“你看這西紅柿,都漲到3塊了。但漲價總有它的原因,菜是要吃的,日子總還是要過。” 和趙爺爺一樣,很多人感慨是其他物價的上漲影響了菜價。宋老板認為是運輸費用的上漲、人工成本的提高導致了菜價的上漲。 當然菜價上漲不僅是因為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的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11月16日,商務部解釋說,菜價上漲原因是進入秋冬季以后,消費需求的擴大,自然災害的增多,導致部分農產品的產量下降,造成部分農產品上市時間推遲,影響到了北方地區的蔬菜供應。 “政府不會讓菜價亂漲。你看之前蒜跟姜價格飛漲,現在也開始下來了,政府肯定會調控的。”趙爺爺信心滿滿地說。 有關部門日前已經采取了多種措施保障蔬菜市場的供應來穩定價格。11月上旬,商務部和農業部一起在海南召開了今冬明春蔬菜產銷銜接的全國會議,對南方主產區和北方主銷區進行了有效的對接,包括農業部門、商務部門和大型批發市場,同時還安排了專項資金,支持蔬菜的緊急調運,適當補貼一些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交易費、運輸費,保證今冬明春蔬菜市場供應。此外,很多城市也采取了相關措施抑制過高的菜價,譬如福州對大白菜、上海青、豆芽菜和空心菜4種主要蔬菜實施價格干預,提出了“蔬菜建議零售價”,限制這幾種菜價過高。
責任編輯:王美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