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漲 菜價漲鹽價也在默默漲
昨日,記者去了沈城大大小小多家超市,也找到了姚大媽說的那種鹽,發現超市之間雖然有兩三毛的差價,但最便宜的售價也要2.1元,和原來姚大媽說的“1塊8”比還是漲價了。超市里普通的大粒鹽倒是沒漲,但幾個知名品牌的500克裝食鹽都漲了1到5毛不等,350克裝的食用鹽也漲了;還有一些食鹽則是改變了包裝,雖然價格不變,但標記的重量略有減少。一些添加了微量元素的食鹽調價幅度要比普通食鹽更大,紅梅一款加鋅的鹽,在居民區附近的超市中賣價是兩塊七八。替別人看完了,記者又發現,自己家原來經常買的一種含碘鹽也已經默默地漲了3毛錢。
在鐵西一家大型連鎖超市的食鹽貨架前,幾個買鹽的顧客挑著挑著就開始互相“比價”了,王先生邊挑鹽邊對記者說:“一袋鹽一斤,三口人基本能用倆月,漲3毛的話還可以,影響不是很大。 ”相比之下,飯店就有點兒愁了,沈河區北三經街一家飯店的老板楊女士說:“調料漲價雖然跟一些菜漲價沒法比,但這就像駱駝身上的稻草一樣,越壓越讓人堵心。 ”超市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一周前有食用鹽廠家的發貨價就開始調整,但也僅限于幾個品種,這兩天調價的品種、廠家都增加了,一般超市的價格是隨發貨價調的,所以應該是生產環節的成本增加了。另一家私營小超市的老板石阿姨說,食鹽保質期比較長,沈陽也有知名的食鹽生產企業,銷售流通的環節少,被“炒作”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廠家漲價了,那就應該是正常的生產成本調整,不太可能是人為操縱。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