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市場糧食供求總體趨于平衡
來源:中華糧網 作者:佚名 日期:2010年09月30日
小麥、玉米、大豆、稻谷等農產品的價格最近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上漲,除了炒作資金的推波助瀾,世界糧食主產區(qū)的極端氣候導致減產是主要原因,因此全球糧食產量也備受市場關注。那么,今年全球糧食減產是否已成定局?國家相關部門日前發(fā)布的題為《國際糧價近期不具備大幅上漲基礎》的報告中指出,當前國際市場糧食供求總體平衡,不具備大幅漲價的基礎。
極端氣候導致 糧食主產區(qū)減產
報告指出,極端氣候導致糧食主產區(qū)受災并減產。
今年6月以來,因持續(xù)高溫干旱天氣,俄羅斯許多地區(qū)遭受旱災,部分地區(qū)甚至發(fā)生森林大火,農田被毀,致使糧食作物特別是小麥作物大幅減產。根據(jù)俄羅斯聯(lián)邦農業(yè)部估算,俄國內約1/3的耕地很可能顆粒無收,今年的糧食收成預期從年初的9000萬噸減少到6000萬噸,同比減少超過30%。
此外,烏克蘭、哈薩克斯坦、澳大利亞等世界主要產糧區(qū)也都出現(xiàn)了異常的高溫天氣,導致糧食普遍減產。德國也因降雨大幅減少和極端干熱天氣,北部和東部地區(qū)糧食作物生長受到嚴重影響,小麥減產尤為顯著,降幅可能高達20%。加拿大則由于天氣陰濕影響正常播種,小麥產量將減少17%。印度、巴基斯坦由于洪災導致大量儲備小麥浸水腐爛。
為了抑制國內糧食價格上漲,為明年建立糧食儲備,俄羅斯自8月15日起臨時禁止小麥、混合麥、大麥、黑麥和玉米等農產品出口。8月17日烏克蘭也宣布糧食出口減半,期限為9月1日到今年12月31日,成為繼俄羅斯后第二個限制谷物出口的國家。在俄羅斯禁令發(fā)布后,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期價以每蒲式耳7.8575美元的漲停價報收,創(chuàng)下23個月以來的新高,并帶動玉米期價盤中一度觸及13個多月以來的高點。
當前國際市場 糧食供求總體平衡
報告認為,當前國際市場糧食供求總體平衡,不具備大幅漲價的基礎。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供應國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供應商,其小麥產量僅占世界產量的8%,出口量占世界總出口量的11%。按照俄羅斯當前限制小麥出口的政策,小麥出口量削減一半,大概為800萬至1000萬噸,毫無疑問會對嚴重依賴從俄羅斯進口小麥的國家如中東和北非造成較大的影響。
但從全世界來看,小麥供需并不會出現(xiàn)如此大的缺口。據(jù)美國農業(yè)部7月份報告預計,2010至2011年度全球小麥產量為6.61億噸,需求量為6.67億噸,產需缺口約0.06億噸,庫存為1.87億噸,庫存消費比為28%,高于正常水平。這說明,各地的小麥供應充足過剩,很容易填補這一空白。例如,美國當前的庫存超過2600萬噸,是這個缺口的近3倍,甚至還高于俄羅斯去年小麥的出口總量。
近兩個月美國小麥凈出口銷售量連續(xù)超出市場預期,并預計將有11萬噸在2010至2011年度交割的小麥銷往未知目的地。
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最新的世界糧食產需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小麥供求形勢的確不容樂觀,但玉米與大米預期良好,2008年出現(xiàn)的全球性糧食價格暴漲情況應該不會再現(xiàn)。
從其他糧食品種來看,美國農業(yè)部也預計,今年玉米、大米、大豆均庫存充裕,供大于求。
未來國際糧價 將持續(xù)上升
根據(jù)相關部門的分析,目前國際糧價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基礎,在短期擾動因素的影響明確后,流動性資金投資炒作的題材也將消弭,國際糧價將回歸正常波動。
但是從長期來看,國際糧價將持續(xù)上升。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和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6月份的報告指出,今后十年小麥和谷物的平均價格將比1997年到2006年期間增長15%到40%,植物油價格增長40%,牛奶價格則平均上漲16%到45%。
報告認為,食品需求結構升級、各國采取的農業(yè)政策、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世界糧食減產等,都是未來推高國際糧價的主要因素。
責任編輯:范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