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價格的持續高燒
信息來源:中國農業網 發布時間:08/27/10
清晨7點,王奶奶跟往常一樣挎著菜籃子去家附近的農貿市場買菜。精打細算的她最近發現,同樣是買全家人一
天要吃的菜,身上帶的錢卻越來越不夠用。
“以前買做一頓飯的菜大概二十塊不到就夠了,現在差不多要花二十五六塊才行。”王奶奶一邊說著,一邊把錢
付給賣雞蛋的小販。小販身前的價格簽上寫著“雞蛋:4.31元/斤”。
不僅是王奶奶,目前,全國消費者都能清晰地感覺到農產品及食品的價格一天一個樣。據最新市場統計數據顯
示,有完整記錄的77種蔬菜中,62.3%的蔬菜出現不同程度漲價,19.5%的蔬菜價格上漲幅度在100%以上。不僅如
此,綠豆、大蒜等農產品價格更是出現異常上漲,更讓普通百姓深切感受到生活成本增加的壓力。
與此同時,由于農產品價格與食品價格密切相關,而食品在我國CPI統計中的權重高達34%,因此,近期國內農
產品價格的上升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通脹預期也因此明顯上升。而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國內市場對于價格的
憂慮。
農產品價格的持續“高燒”,不僅對尚處于恢復期的國內外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而且其本身也將會受到低迷
的經濟形勢影響而繼續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首先,今年以來全球氣候異常,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包括中國在內的
世界各國農業均不同程度的遭受損失,這就加劇了農產品價格飆升的形勢。今年前7個月,我國大部極端天氣頻發,
南方洪澇災害嚴重,北方則連情高溫,導致農產品價格走高。而世界主要產糧國如俄羅斯國內也經受了罕見高溫天
氣,導致小麥減產,普京總理宣布禁止小麥出口,造成世界范圍內小麥預期價格瘋狂上漲。
其次,投機資本對農產品的炒作也是導致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社會資金利用大蒜、綠豆等農產品產地集中、
季節性強、產量下降、市場信息不對稱等特點,惡意囤積,哄抬價格,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目前,資金流動性充
裕,通脹預期較強。一些資金利用天氣等短期因素炒作生活必需品,進一步放大了農產品價格波動性。
與此同時,由于國際糧價仍居于高位,雖有微弱調整,但大部分品種均維持漲勢;雖然政府已出臺相應政策以打擊投機資
金,但由于目前市場資金充裕,近期還有可能再度進行炒作。
責任編輯:王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