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靜寧蘋果”登陸上海大宗農產品交易市場
8月10日,甘肅“靜寧蘋果”登陸上海大宗農產品交易市場(CCBOT),西部又一項農產品對接上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資本市場。
當日,靜寧蘋果在CCBOT的交易盤上漲停板。
這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新的突破路徑,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表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突破點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商品期貨,關于這方面,可以以能源和金屬為核心,逐步擴大到農產品、工業產品等。
謹防西部農業“賣權”受傷
8月10日,上海大宗農產品市場“百縣百品”系列工程正式啟動,“靜寧蘋果”作為“百縣百品”首批品種當天上市。“百縣百品”工程,就是從中國上千個縣(市)中選出近百種具有地方特色、易于流通的農產品品種,通過上海市大宗農產品的交易平臺,進行現貨流通交易。有關負責人表示,“百縣百品”工程可以指導特色產區的農民種植指導作物,利于打破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困境,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銷定產”。
這種模式得到了農業部等部委和上海市以及浦東新區的大力支持。
在西部,“百縣百品”工程更是得到了重視。國家推動新一輪大開發,如何撬動西部農業,成為上上下下關注的焦點。
而當前,對于各地的農產品的賣難問題,更是引起了各界的關注。CCBOT總裁費建激動地表示,當前,我們一方面面臨饑餓的威脅,另一方面又經受著農產品賣難困擾。
費建舉例,2007年的山東白菜每斤0.02元賣難事件,湖南的柑橘每斤0.1元賣難事件, 2008年河南、山東大蒜每斤0.2元賣難事件,2009年廣西香蕉每斤0.2元賣難事件,上海崇明柑桔賣難事件,到今年的海南辣椒賣難、山東樂陵小紅棗喂豬事件,以及當前風靡全國的過山車式的豬肉價格事件,等等,都是在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給社會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
而根據國家商務部的數據,全國僅果蔬一項每年的損耗高達800億元,占果蔬總產值的28%,給農戶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與傷害,對農業產業化發展形成致命的打擊,直接威脅到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表面看是市場信息不對稱(某些情況還是信息泛濫所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缺乏全國統一的農業要素市場,農業要素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導致家庭承包經營制下,本來就生產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市場適應力差的千家萬戶生產主體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
農業部一位官員表示,希望通過“百縣百品”工程,把更多的“蘋果之鄉”“大棗之鄉”“核桃之鄉”“羅漢果之鄉”“香蕉之鄉”“榛子之鄉”等,嫁接上沿海地區的資本市場,為農民增產增收提供保障機制,徹底解決農民長期遭遇的“賣權”不公平的問題,使農民真正獲得財產性收入。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生力軍
不久前,上海黨報《解放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關于力頂CCBOT的署名文章。且語言極有感染力——想像不到吧,上海地標性建筑金茂大廈里,竟“住”著一家“農產品市場”。
它不但是大宗交易,而且更具有了“類金融”甚至“準期貨”的特點。浦東新區因“需”適變,引進更高端的金融管理方式,以“金”理“農”,才適應了新業態、新態勢的需求。
CCBOT的快速擴張,更讓上海深刻感觸到了發展金融新業態的好處。上海大宗農產品市場目前已經在全國有近七百個交易商服務中心,五十多個倉儲物流中心,全國有近三萬的交易商在其操作系統上買賣,僅今年的前7個月就實現了800億交易額。
不同于傳統農產品貿易,這里買賣的是標準化合約,大宗交易網上完成,實行“保證金制度”和“T+0機制”,價格設漲跌幅限制。
費建說,我們是以金融模式做農產品貿易,“金”、“貿”混搭。隨著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的不斷深入,任何貿易,即便最傳統的農產品,又怎離得開金融支撐?
同時,上海大宗公司與此類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不同:其大規模交易有現貨依托,在全國主要農產品集散地設有交割倉庫,買賣數量和價格波動都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設定上限。
而在上海市高調的背后,是上海力推CCBOT這種國際金融中心新元素的決心。
上海市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王德宏副主任告訴記者,目前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非常支持通過包括農業在內的產業,來發展金融項目,尤其是把東部和西部的資源相結合,西部的農業嫁接入上海的資本市場。
“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靠什么?還是要靠一些實體的推進。CCBOT的這種交易模式,既讓西部農業走出深山,也讓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得到支撐,同時也是上海服務全國的一個重要舉措。”上海治和投資咨詢公司總裁揚帆這樣評價上海大宗農產品市場這個上海市唯一的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 上海大宗農產品市場總裁費建告訴本報,其計劃是在2012年,全國完成2861個縣的交易商服務中心建設,333個中心城市建立倉儲物流中心。
對于這個由全國農產品組織而成的交易系統,其中萌發的商機引起了亞洲最大風投軟銀賽富的興趣。
軟銀賽富董事長陸豪告訴本報,“對于農業,我們一直在考察新的項目,這個項目是浦東區政府推薦給我們的,其交易模式和產地的管理模式,相當的吸引人,如果證監會和商務部能在官方執照上有突破,那就是我們投入的時刻。”